人有私处,羞于见人。前天午间,央视也害起羞来了,报道文艺复兴名家名作展时,一度将米开朗基罗著名雕像大卫·阿波罗“那个地方”打上马赛克。
一部红楼,鲁迅说:才子看见缠绵,道学家看见淫,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大卫·阿波罗的雕像,传世数百年,有人偏偏看见“那个地方”,为米开朗基罗遮起羞来了。
不幸,大家都看见了,网络上半遮半掩的马赛克升级成短裤,众多裸体名作一一衣褂上身。眼下“清凉”成风,主流媒体须有尺度。抵制低俗的尺子量到了大卫·阿波罗身上,幽默不输网友。
米开朗基罗作品之所以伟大,在于其人体形象个性张扬中展现的人文精神,冲破中世纪思想束缚。近百年前,人体艺术进入中国,同样冲击了国人的封建意识。雕像无关情色,遭遇“少儿不宜”,莫非今时还有人将公众当做“少儿”?
据说,意大利方对此表示理解。在21世纪,在央视,居然有这样的处置,这样的念想,“理解”起来倒是羞煞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