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一位上海的妈妈外出把儿子反锁在家里,没料到儿子在家里玩煤气引起了大火。邻居发现后试图营救,无奈铁将军把守进不去,等到物业和消防赶到,孩子已经被烧死。
2009年,福建一位父亲外出把一儿一女反锁在家里睡觉,没料到蚊香把被子点燃了,由于门被反锁,孩子无法逃生,最后两个孩子都被烧死在屋里。
2012年,广州一位外公外出把门反锁,3岁的孩子自己爬到阳台上,被邻居发现后试图进屋营救,无奈门被反锁,就在万分危急之时,一位路过的小伙子从二楼把小孩举起来才避免悲剧的发生。这就是广州闻名全国的托举哥的故事。
为什么类似的事情一再发生?这是因为许多大人以为家里很安全,为了不让孩子出去或是坏人进来门一定要反锁。没料到这两个做法一个比一个糟糕。究其根源,这是因为人类有一种忽视熟悉环境中危险的倾向。为此,魔鬼心理实验室特地为大家介绍有关人类风险感知的14条规律。
1.信任与缺乏信任:告诉我们危险信息的人我们越信任,我们对这个危险也就越不害怕。我们对决策过程越信任,也越不害怕。同样的道理,我们越是相信一个机构、一个公司,由此带来的危险我们越不害怕。我们越是相信政府会保护我们,我们也越不害怕。
2.强加与自愿:一个危险如果是强加给我们的,我们会很害怕,相反同样的危险,如果是我们自愿的,我们会低估它的危险。比如,别人开车打电话我们在旁边看着觉得很危险,但是我们自己一边开车一边打电话觉得并不危险。
3.自然的与人造的:如果危险是自然的,我们较少害怕,同样的危险如果是人造的,害怕程度就会上升。比如太阳的辐射,我们习以为常,同样强度辐射如果来源于人造核反应,我们会害怕得多。
4.集中与分散:我们之所以害怕乘飞机,是因为飞机失事一下子死很多人;而我们不害怕乘汽车,是因为汽车交通事故一次死亡的人数要少得多。尽管我们都知道,从统计数据看飞机要比汽车安全得多。
5.死亡因素:来自风险的后果越严重,人类也会越可怕。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对致癌物质或者潜在致癌物质如此害怕,因为癌症在人类的恐惧量表上排在最上面。
6.难以理解:一个潜在危险越难以理解,我们就越害怕,比如核武器或生物武器。如果危险看不见摸不着,那我们会更害怕。
7.不确定性:当科学的解释能力越低、我们能获得的答案越少,我们也就越害怕。许多新技术(电、磁技术、人造甜味剂、丰胸硅入胶等)一开始带来广泛的恐惧,随着了解的深入,恐惧也就减轻了。
8.熟悉与陌生:一个危险当我们第一次遭遇时,我们要比已经和它共同生活了一段时间感到害怕得多。2000年当疯牛病第一次出现在德国时,仅仅感染了几头牛,但是调查表明80%的德国人认为疯牛病已经构成对公众健康的巨大威胁。与此同时,同样的调查在英国也进行,而此时英国已经有超过100人死于疯牛病,但是只有40%的英国人认为疯牛病构成了公众健康的威胁。英国和德国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呢?因为疯牛病在英国已经存在了14年之久。
9.意识:当新闻媒体到处充斥关于某项风险的报道时,我们的担心也会上升。比如,2002年7月3日美国国庆节的前一天,所有媒体都在问:恐怖袭击会发生在7月4日国庆节吗?FBI报告说居民当日购枪意愿超出平常的三分之一。除了媒体外,我们亲眼目睹一项犯罪的发生、或者一项疾病的发生,我们就会感觉该事件发生的概率大为增加,也就更害怕了。临床上许多人亲眼目睹了家人、朋友或同事死于突发性心脏病,从此就开始担心自己也会突发心脏病,从而患上疑病症。
10.发生在身边:SARS期间一位统计系学生通过概率分析,认为普通人传染上SARS的可能性非常低,于是该外出照样外出、该去餐厅吃饭照样吃饭,而且从不戴口罩。直到有一天,传出自己宿舍楼里有一个疑似病例,从此一下子紧张得不得了,先前的潇洒被抛到九霄云外。
11.下一代:如果危险发生在孩子身上,我们的担心一下子上升了。工作场所的石棉远没有学校里的石棉让我们感到害怕。
12.它会影响我吗?一个危险如果不直接威胁到我们自己,我们就不会太担心了。一个人可能不太关心食物中的杀虫剂的百万分之一威胁直到他自己成为那个一。
13.风险与收益:如果我们能够从一个有风险的东西或活动中获得好处和收益,那么我们就不太害怕它,比如药品、疫苗、滑雪或蹦极。
14.控制与没有控制:一架失控的飞机,乘客早已吓得魂飞魄散,但机长还能和塔台通话,试图重新控制飞机,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机长对飞机有控制力,而乘客没有。这种控制既可以是身体上的(开车、骑自行车)也可以是心理上的,比如某病毒流行期间,如果你参与风险管理政策的制定,相比普通老百姓,你就不会那么害怕了。
专栏:国外研究各种危险出现的概率
1.受伤:危险概率是1/3
2.车祸:危险概率是1/12
3.在家中受伤:危险概率是1/80
4.死于突发事件:危险概率是1/2900
5.死于车祸:危险概率是1/5000
6.被谋杀:危险概率是1/11000
7.因坠落摔死:危险概率是1/20000
8.死于工伤:危险概率是1/26000
9.走路时被汽车撞死:危险概率是1/40000
10.死于水灾:危险概率是1/50000
11.溺水而死:危险概率是1/50000
12.被刺伤致死:危险概率是1/60000
13.因中毒而死(不包括自杀):危险概率是1/86000
14.骑自行车时死于车祸:危险概率是1/130000
15.吃东西噎死:危险概率是1/160000
16.死于飞机失事:危险概率是1/250000
17.被坠落物体砸伤:危险概率是1/290000
18.触电而死:危险概率是1/350000
19.被动物咬死:危险概率是1/2000000
20.被闪电击死:危险概率是1/2000000
魔鬼心理实验室主持人
张结海 实验心理学家,在国际、国内权威心理学专业杂志上发表多篇有影响的论文,提出了多个心理学的理论模型。
曲玉萍 大学实验心理学专业讲师,法国政府青年社会学精英学者,CNRS国家科研中心客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