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接到的订单,6月底已经全部交付”,公司负责人金勇军骄傲地说,“到时候出现在伦敦奥运会上的各国国旗中,保守估计我们生产的至少能占到2成,也就是说每10面就有2面是我们生产的。”
事实上这不是金勇军和他的公司第一次触电奥运,在成功成为北京奥运会国旗供应商后,分享四年一次的奥运带来的蛋糕就已经成为了公司的常规动作。
这个行业的附加值并不算高,却也不低,金勇军说,“一面小的国旗有7到8道工序,大约需要八九个工人才能完成。”
以外销为主的企业的生产订单随时受零售商的需求影响,加上出口贸易中介等环节,使得生产企业所获得的利润总是处于价值链的最末端。在今年国际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以外销为主的企业订单如果利润能达到3%就已经很不错了,金勇军表示,而他的公司由于多年累积有了自己的销售渠道,90%以上的客户都是直接订单,所以每笔订单利润在5%到8%之间。
“现在各个国家每年的政治活动以及日趋密集的大型赛事让国旗成为了一种刚性需求,所以我们基本不受外在经济形势的影响,季节性对我们来说反倒更重要。”金勇军说。
而金勇军和他的企业只是众多中国企业“掘金”奥运的一个缩影,想要在奥运会中分一杯羹的企业还有很多,从服装到显示屏再到手拍鼓,中国制造的小商品频繁亮相奥运舞台,而浙江华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研发的“无敌牌”赛艇,更是凭借自己的专利优势,连续三届进军奥运会,成为唯一指定用艇。
从北京奥运到伦敦奥运,从纯粹的代工到拥有自己的专利,中国企业无疑正在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而即将开始的伦敦奥运,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意味着抢占下一轮蛋糕的开始。(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