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8:阅读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7月17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骑向台湾第一小吃摊:一路吃下去(2)
(日)石田裕辅
■ 台湾红豆汤
  ◆ (日)石田裕辅

  如清水般洗涤身心的台湾红豆汤

  走出川菜馆,再次走在街道上。虽然身体很疲累,我却还不想回饭店休息。此时,我瞥见夜空中闪烁着“红豆汤”三个大字的招牌。

  中文的“红豆”就是日本的小豆,所以我大概猜得到这店里卖的是什么。走进店里,我就点了这道小吃,端上来的,果然是我所预料的红豆汤。我用汤匙舀起一口送入口中。

  这未免太好吃了吧!体内像有一道清水流过,洗涤了我疲倦的身心。这里卖的红豆汤不像日本的那么甜,或许是因为这样吧,桌上放有砂糖罐,可以随自己喜好调整甜度。这个点子真不错,日本的店家为什么不也这么做呢?

  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京都菜。京都菜在烹调时,也是将调味料分量抑制在最低限度,借此突显食材本身的美味。每次我品尝京都菜时,都觉得这应该是烹调方式中最精致的一种了。

  而台湾的菜,似乎也遵循着这个道理。打从我来到这里吃到的所有菜肴,第一口总觉得味道稍嫌淡薄,但渐渐地美味却会开始在口中扩散。

  这个红豆汤的独到之处,就是尽力抑制甜度,更显出煮得松软的红豆滋味有多么丰富。而且汤里的配料那么丰盛!除了有小汤圆、芋头、类似日式蕨饼的芋圆外,还有满是芝麻香的黑色芝麻圆。

  总共九种配料,一口吃下去,各种不同食材的口感跃然于舌尖。我内心充满爆炸性的喜悦,不禁伸出大拇指对店里的欧吉桑比了个“赞”。“好吃!”欧吉桑笑了,对我说“谢谢”。我又举起手中的相机,用我刚学会的中文问他:“可以拍照吗?”欧吉桑更亲切地为我打开了八种配料的保鲜盒盖子,做出舀汤取配料时的姿势——让我想起了那位示范大肠包小肠的欧巴桑。真有意思,真有意思。我感到体内涌现了一股热意,不断地按下快门。

  闷死人的好吃三角圆

  之后,我继续在黑夜里骑了约莫一个小时,终于在过九点后进入了丰原市区。被城市里明亮的灯光笼罩的感觉真好,那种喜悦与安心感,和结束一场耐久赛抵达终点时的心情很类似。

  我找到车站前的便宜旅店“国宾大旅社”投宿,冲过澡后再次走出旅社。原本想漫无目的地四处逛逛,却在不知不觉中随着人潮移动。突然,眼前出现一片亮晃晃的黄光,以及满满的摊位和人群,就像平地里突然冒出一座游乐园似的。我知道了,这就是夜市。原来台湾的夜市不一定会出现在观光地区,像这种地方小镇上也会有夜市啊。

  走进夜市,首先钻进鼻子里的是炸虾的香气。仔细观察四周有卖烧卖的、炸虾球的、炒米粉的、蚵仔煎的,还有不知道是木瓜还是芒果的现打果汁,也有刨冰……我简直像走进了一个奇幻梦境。

  我在“一口闷三角圆”的招牌前停下脚步,觉得“闷”这个字真是起得太棒了。是不是好吃得闷死人不偿命啊?招牌上也写着“丰原名产”,于是我走进店内,坐下来点了一份。

  端上来的,是有点像水饺的东西。但是形状却呈三角形,皮也像果冻一样有点半透明。拿调羹舀起一个,和着汤一起送进口中。

  “嗯?”那半透明的皮,口感类似日本的蕨饼,很有嚼劲,里面包的内馅则像是小肉丸。带点蒜头味的汤底也都煮得渗进外皮当中了。

  来到台湾之后,吃到好几样东西的味道都是我的“人生初体验”。现在口中三角圆的滋味,更是其中数一数二的好。为什么在日本吃不到这么好吃的东西呢?我对着年轻店员举起大拇指说:“好吃!”那位小哥有点害羞地红了脸。喝干最后一滴汤后,我问刚才那位小哥店里能不能拍照。他还是一脸腼腆地小小声说:“好。”

  按了几次快门后,我向小哥道谢,内心充满着对美食的满足,春风得意地走出店外。可能是因为一口闷三角圆太好吃了,好吃得我脑袋都坏掉了吧,我竟然没付钱,就这么大摇大摆地离开了那里。

  发现自己没付钱,是在十五分钟之后,当我在别的店里吃“虾仁豆腐羹”吃得满面油光时的事。瞬间我铁青了脸,于是我急忙跑回刚才的店,一边把钱拿给小哥,一边说:“对不起。”不知为何,他的脸上却依然是那副腼腆的神情,有些害羞地笑了。

  看着他的表情,我觉得心情好复杂。不禁猜想,就算我吃霸王餐就那么跑掉了,他可能还是不会生气吧……“一口闷三角圆”店内。果然是丰原名产,在这个城市之外的其他地方都没看见过。一碗汤里有五个“三角圆”,卖四十元台币。听说外皮QQ的口感是因为加了地瓜粉的缘故。这种口感在某种层面上,是我认为最有台湾特色的。

  百年担仔面

  走进“度小月”这家店,一眼就看见渡边满里奈那张可爱的脸,她正心不在焉地吃着面——这样一张大大的照片,被贴在入口处。心想这是什么啊?走过去一看,照片旁边还有一行日文,写着:“用真心推荐”。这么说来我才想起,她的确出过台湾美食书。不过这张照片,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哪本书的宣传海报还是什么杂志的图片吧,怎么会贴在这家店的入口呢?她本人知道这件事吗?姑且不追究这件事,我弯身在店外的矮板凳上坐了下来,点了一碗招牌“担仔面”。听说这是台湾最具代表性的菜品。

  小碗里装着一点点面,上面淋上肉臊、蒜泥以及剥壳虾仁。喝一口汤,虾仁的香气在口中扩散,汤里还融入肉臊甜甜咸咸的滋味与蒜泥的醇厚,三位一体浑然天成的美味,像松软的棉花一般包围着我的味蕾。

  喔喔,不愧是满里奈真心推荐的呢。我一边感动着,一边再吃口面。唔唔,好吃,真好吃。一眨眼一碗面就吃光了。分量实在很少,大概就像日本的一口荞麦面那么多吧?不过听说担仔面本来就是这样,这就是所谓的“小吃”吧。提起小吃,一般人的印象都是饺子或小笼包那类的食物,其实面也是小吃的一种。

  据说最早的担仔面是用扁担挑着摊子四处贩卖的摊贩,创业已经有一百年以上的历史了。店门外的桌椅,就是模仿当时的桌椅制作的。椅子的高度相当低,跟坐在地上吃没什么两样。要说这种感觉是一百年前的风格,倒也真的就是那种气氛。

  店里还挂着灯笼,营造出复古情怀。一走进店门口就可看到调理台,我的注意力被上面的锅子给吸引了。黏糊糊的黑色物体,像煤焦油般一层层包裹着锅子外侧。我后来才知道,那是因为锅子从未清洗,多年下来只是不断重复加料,熬煮锅中肉臊的结果。

  看见那个锅子的当下,受到这外观的强烈冲击,我只能用着挤出来的中文问:“这个,一百年,使用?”店里的欧吉桑听了笑起来,忙说“没有啦”,并告诉我这锅子其实只使用了十年还是二十年左右(我忘记了)。

  一有人点面,欧吉桑就舀起一点黑锅子里的肉汁加进虾仁熬的透明清汤中,然后哗的一声淋在刚烫好的面条上。这碗担仔面醇厚的味道之中,想必也加了名为“历史”的调味料吧。

  那口黏糊糊的黑锅子里,还漂浮着几根香肠。我看很多客人都点来吃,就也点了一份。一咬下去肠衣便“噗吱”地裂开,甘美的肉汁如溃堤般涌入口中。哇喔,这真不得了。问了才知道,香肠也是店家的特制。放进数十年历史的酱汁里一滚,那美味更是令人拍案叫绝。不愧是满里奈……啊?别闹了是不是?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特稿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财经新闻
   第A18版:财经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艺术
   第A22版:伦敦奥运会倒计时10天
   第A23版:伦敦奥运会倒计时10天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长三角周刊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职场方圆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游走都会
   第B12版:旅游城市/域外风情
   第B13版:读者俱乐部
   第B14版:读者俱乐部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读者俱乐部
   第B17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8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9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0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1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2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5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6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7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8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9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30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31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32版:资讯生活·旅游
骑向台湾第一小吃摊:一路吃下去(2)
广告
新民晚报阅读B08骑向台湾第一小吃摊:一路吃下去(2) 2012-07-17 2 2012年07月1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