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没想放松
姜伟新在回答记者有关中国城镇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进展问题时表示,中央政府定的是“十二五”期间要建设3600万套城镇保障性住房,2011年已开工了1000万套,今年开工了700多万套,明年计划开工数量正在研究当中,不会低于500万套。目前正在商量,有可能在600万套左右。
针对外国记者“房地产调控成效是什么?什么时候会放松?”的提问,姜伟新表示:“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现在还没想放松。”
基本医疗保障覆盖人群超95%
朱之鑫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十年间我们织起了世界上最大的医保伞。如今,基本医疗保障已覆盖全国95%以上的人群,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医保网。另外就是重新构建了崭新的基层卫生医疗服务平台,让人民群众看病更加方便。
朱之鑫表示,下一步医改要着力解决这三个问题: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特别是公立医院改革要以县级医院为重点,提升服务能力和实施管理运行方面的综合改革,力争使90%的群众看病能够在县域内得到解决。
使环境保护融入经济发展之中
周生贤表示,美丽中国要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样一个重大举措来实现,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目标。“有个核心问题,就是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要尽快改变目前我们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增长,以及单纯依靠行政手段来保护环境的倾向。要真正使环境保护融入经济发展之中,成为应有之义。”
他认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要把握三个问题:从战略的层面,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搞好顶层设计;从再生产的全过程,就是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全过程来进行谋划;从环境的角度,通过制定环境经济政策和环境质量标准。
积极稳妥推进农民工进城落户
杨志明指出,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户籍问题,还有住宿问题,以及技能提升问题,党和政府都从制度层面努力加以解决。可以形象地说,维护权益主要是努力做到‘十有’。”杨志明介绍说,“十有”就是:进城有工作;劳动有合同;上岗有培训;干活有报酬;参保有办法;住宿有改善;维权有渠道;生活有文化;子女有教育;发展有目标。
通过提升、创新、发展,实现大部分农民工由普工转变为技工,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在城市就地落户,部分转为新市民。国务院已在这方面作了部署,将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民工进城落户。
杨志明说:“我再补充一点,比如说农民工在县城所在地半年以上稳定就业的就可申请落户;在中小城市稳定就业3年以上的,并符合其他条件,也可申请落户;在大城市落户要符合一定的条件。”
经济增长放缓开始影响到就业
杨志明说,目前,经济增长放缓对就业的影响开始显现,今年1-9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2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城镇新增就业增幅从4月份以来有所下降,岗位需求有所减少,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有所增加。从长期来看,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矛盾将长期存在。今年,高校毕业生近700万人,农民工和城镇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相互交织,给就业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
特派记者 江跃中 潘高峰
(本报北京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