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位上海法律界的党代表眼中,报告的另一个提法也让他们耳目一新:“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在他们看来,这是党改进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的重要举措。
十八大报告充满法治元素
“十八大报告通篇都充满了浓厚的法治元素。我数了一下,先后有25处提到依法或法治,8处提到司法。”十八大代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党组书记应勇认为,这说明我们党已经充分认识到,法治既是改进执政方式的重要内容,又是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巩固执政地位的重要保障。
应勇回顾我国的法治进程: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十六大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十七大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十八大报告的提法更进一步,不仅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还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什么是基本方式?就是要实现国家各项工作的法治化。”应勇说,尤其是报告中提到的“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是党代会报告中首次要求干部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执政。
“这就是意味着领导干部要时刻用法律来衡量自己的行为。尤其是在行使公权力时,无论是决策,还是执行,或者是解决社会矛盾、纠纷,都应不断审视自己行为和目的的合法性、权限合法性、内容合法性、手段合法性,以及程序合法性。这是非常高的要求。”
法治应成为公民共同追求
应勇还对报告中的“三个更加注重”深有感触:“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应勇认为,这其实就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
“我们国家的政治体制改革一直都在进行,法治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让法治成为全体公民的共同追求,让法治成为凝聚人民意志的最大公约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用法治思维手段解决问题
“作为一个在检察战线奋战了近30年的检察干部,我见证了我国法治从艰难走向辉煌的历程。”十八大代表、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民事行政检察处处长王琍认为,十八大报告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形成的基础之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几乎都已有法可依。”到去年2月底,我国已有现行有效法律239件,行政法规690多件,地方性法规近8600件。法律体系不断地完善,不仅让依法治国有了基础,也让社会的公平正义更加彰显。王琍说,化解当前一些社会矛盾最好的途径,就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去解决问题。“这也对领导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法治不仅包括法律体系的建设,还包括对权力的监督和整个社会文明对法律的信仰。”王琍说,随着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和依法治国的推进,法律对权力的监督也在不断扩大与完善。
特派记者 潘高峰 江跃中
(本报北京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