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科教卫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有望进入公园商场 唤醒公众环保意识
~~~有望进入公园商场 唤醒公众环保意识
~~~有望进入公园商场 唤醒公众环保意识
~~~有望进入公园商场 唤醒公众环保意识
~~~有望进入公园商场 唤醒公众环保意识
~~~有望进入公园商场 唤醒公众环保意识
~~~有望进入公园商场 唤醒公众环保意识
     
2012年11月13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学生设计“自动分类垃圾桶”
有望进入公园商场 唤醒公众环保意识
张炯强
  本报讯(记者  张炯强)一款“环保型自动分类垃圾桶”今天上午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实训中心亮相,易拉罐、牙膏皮、灯泡、电池……这个神奇的垃圾桶能让放错位置的各类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动”起来,与其它垃圾自动分离。目前该产品已申请专利,有望走入本市公园、商场等公众场所,而设计者是工程大的一个本科生科研团队。

  工程大机械学院学生赵振峰是该科研团队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上海倡导垃圾分类、设立试点小区已有数年,然而市民对垃圾分类的意识仍较低,效果也不佳。”于是,他的思路就来了,“如果有一款能自动检测、识别、分类的全自动垃圾桶,那么,环卫部门就不必再为垃圾分类犯愁了。”

  据了解,垃圾自动分类的技术早就有,但以前市场上成型的自动分类垃圾桶结构较为复杂,成本很高,往往只适用于垃圾处理工厂。赵振峰说:“我们的设计则将目光聚焦小区、公园等休闲场所,希望人们在扔垃圾的同时就能解决分类问题。”

  记者在展示现场看到,一只易拉罐被扔进了自动分类垃圾箱内,里面的分离器开始工作,最后,易拉罐自己“走”进了可回收容器里。

  不过,原理虽然简单,做起来可不容易。电机选择、电机静力矩与带动负载之间的关系、电机启动的力矩衰减……每一个机械方面的问题都需要去攻克。自动垃圾桶最大的难点还在于节约成本、简单实用。为此,赵振峰和组员们多次试验,并请来专业老师帮忙,最终,难题一个个解决。赵振峰研究团队最重要的工作是优化分离装置,“电路设计时要考虑到元器件之间的影响,要防止信号干扰,否则会影响检测准确度。”还有,自动分类垃圾桶室外采用太阳能电池板供电,既实现了节约能源,又达到了能源的回收再利用。

  项目指导教师张春燕对这款作品很满意,“实用、贴近实际,这样的创新行为不再是纸上谈兵。”然而,张老师认为,并不期望这款自动分类垃圾桶在城市中被全面推广,“毕竟,人们在生活中自觉对垃圾进行分类,是一种文明的体现。我们希望通过自动垃圾桶的研发,让垃圾由废变宝,更希望通过这只垃圾桶,有更多的市民主动分类垃圾,让我们生活的环境更环保、更优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党的十八大特别报道
   第A03版:党的十八大特别报道
   第A04版:党的十八大特别报道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法治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财经新闻
   第A13版:财经新闻
   第A14版:专版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专版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夜光杯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连载
   第B07版:阅读
   第B08版:广告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诗意居住
   第B12版:旅游城市/游天下
   第B13版:读者俱乐部
   第B14版:读者俱乐部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读者俱乐部
   第B17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8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9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0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1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2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4版:资讯生活·旅游
大学生设计“自动分类垃圾桶”
沪上成年人四成超重
小八腊子讲上海闲话
注射胰岛素不用再“打针”
测量仪器不挪半步 观测时间不差一分
诺奖得主受聘沪上高校
广告
新民晚报科教卫新闻A07大学生设计“自动分类垃圾桶” 2012-11-13 2 2012年11月1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