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3: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11月17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扑通
梅子涵
  梅子涵

  “文革”开始的时候,我最害怕的事情是有人来抄家。我在家里团团转。我妈妈没有团团转,她是一个从来不会慌慌张张的人,没遇事的时候脸上平静,遇事的时候脸上仍旧平静。难怪她给我取了“子涵”这个名字,让我有涵养,不要慌乱。

  我已经听说班级里有同学被“红五类”抄家了。班级的“红五类”抄自己班级同学的家。还撬开地板,撬开地砖,有的还抄了一次又一次,甚至凌晨三点到,敲门大喊:“天兵天将到!” 

  我站在五楼的窗口,看着马路。马路上的水泥柱路牌上不是原来的路名,而是反反复复被贴了新的路名。上午一群红卫兵来贴“反帝路”,下午变成“反修路”,到了第二天早上,已经是“红卫路”了!那些红卫兵复贴的时候,是不是都想:“你他妈的反帝,老子反修!”

  但是“老子”我那时最怕来抄家。

  其实我不是看马路,而是看马路上会不会有红卫兵来,走到我家门口,突然停下,然后噔噔噔噔上楼,冲进我家。那时我十六岁,但是已经神经质,“文革”神经质。

  晚上有时也会趴在窗口。“文革”神经不分夜晚,而且往往夜晚更神经。

  我问妈妈:“妈妈,如果来抄家怎么办?”妈妈看看我,不说话。她既不说“别担心”,也没有表现出担心。

  我开始在家里翻箱倒柜。我要先把自己的家抄一遍。首先是寻找坏书。只要是文字竖排的书,只要是线装本的书,只要是外国书,尤其是美国人、苏联人写的书——全是我那时的狗屁眼睛里的坏书。我把他们放在一起。不敢放在桌上,怕被邻居看见。但是床底下也不安全,人家万一低下头往床底下一看怎么办? 

  我记得有屠格涅夫的《父与子》,因为有一次爸爸在花园里散步时手里拿着它,那是一个解放前的版本;记得有西蒙诺夫的《日日夜夜》,我小学的时候就翻过,知道是打仗的,但是竖排的文字里长长的苏联人的名字让我立刻傻去,无精打采;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获斯大林文学奖的,漆布封面——《增评补图石头记》(就是《红楼梦》)是爷爷给我爸爸的,我爸爸带着他上大学,每一页上都有爷爷红笔小楷写的评点,十六本;我连线装本的《康熙字典》和爸爸的《英汉大词典》《俄汉大辞典》也统统丢入那“一堆”中。我惊恐万状地看着它们,想着怎么办?

  我一次次地问妈妈:“怎么办呢,这些书?”妈妈没有说怎么办。我想烧掉。可是到哪儿烧呢?如果被发现,会当反革命的。

  如果晚上偷偷丢进垃圾桶,一把被抓住,还是反革命。

  我想过撕了,一张一张撕,然后丢进马桶里冲了,但是那么多书,怎么撕,怎么冲,在粪便池里不是还会被发现吗?

  他妈的,我神经病了!

  我还在妈妈的抽屉里瞎翻,结果翻出了爷爷的一张大照片。他是个很有钱的人,让我不明白的是他还穿着很像是国民革命军的那种军服,把我吓得想屁滚尿流。我二话不说,不和外婆商量,不和妈妈商量,爸爸那时不在家,早在远方受难,我就把爷爷的照片撕了!撕得很碎,烧了。

  这是我白天干的事,晚上告诉了妈妈和外婆,她们都没有说任何话。她们没有吃我一个耳光。

  一天一天惊恐地过去。没有人来抄家。但是我害怕会来抄。

  有一天,我对妈妈说:“妈妈,你把这些不好的书带到单位去,交给造反派吧!”

  妈妈说:“好吧。”妈妈又说:“这个《增评补图石头记》是你爷爷留下的。”

  我说:“交掉,这个最吓人了!”

  妈妈把书包好,分好几次带到单位,她平静地告诉我:“交掉了。”

  但是一直没有人来抄家。

  很多年以后,我去老家看姑妈,看伯伯。伯伯问:“你家里那套《红楼梦》还在吗?”

  我告诉他,“文革”时交给造反派了。伯伯说:“哦。”伯伯的那声“哦”很短,好像他早就料到。他说:“你把我这里的一套带回去吧,你是学文学的,放在你那里有用。”十六本,一本不少,有的已经读破,封面用报纸糊上了。爷爷有两套,一套给伯伯,一套给了我爸爸。

  我站在爷爷的墓前,墓在板栗树林里,那真是一个气势、典雅的墓,看着不可能害怕,也不恐惧死亡,倒是想象着躺在这儿听见秋天板栗落下来的声音会是怎么有诗意,“扑通”一下。

  墓上没有爷爷的照片。我根本没看清爷爷长什么样,就慌慌张张撕掉了。

  我现在吃自己一个耳光!其实每次想起,我都是要吃一个的。

  我现在知道,妈妈只是脸上平静,而我,连脸上也没有。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科教卫新闻
   第A05版:民生新闻·广告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专版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服务指南
   第B03版:财经/大势分析
   第B04版:财经/股海淘金
   第B05版:财经/百姓沙龙
   第B06版:财经/投资理念
   第B07版:财经/投资基金
   第B08版:拍卖指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10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文观察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12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
   第B16版:连载
扑通
漫画艺术的无私传承
绿枝肖像
不要“再见”
秋后造句
抗战骑兵
十日谈
新民晚报夜光杯B13扑通 2012-11-17 2 2012年11月1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