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担伟大使命
“我的任务是把书送到每一个孩子手上。”尼莱卡尼说。
印度有超过3亿儿童,有些孩子连学都上不起,课外读物更是奢侈品。2004年创立的普拉塔姆图书出版社旨在改变这一局面。在印度语中,“普拉塔姆”意为爱神。身为出版社负责人的尼莱卡尼说:“我们要帮助的孩子是家族中第一代读者,他们的父母可能根本不会读书,他们一生可能从未买过一本书。”
普拉塔姆图书出版社隶属普拉塔姆基金会,后者是印度最大非政府慈善组织,以扶助教育为任。
“普拉塔姆基金会已为数百万儿童提供教育扶助,但其中缺乏高质量的内容。现有的高质量读物太贵了,”尼莱卡尼说。普拉塔姆图书出版社的宗旨就是“为没有资源的孩子尽可能提供更多、更便宜、语种更丰富的高质量读物”。
成立8年以来,普拉塔姆已出版书目225种,数量逾千万册,出版语言包括英语、印地语、马拉地语、泰卢固语等11种语言。大部分书定价低于25卢比(约合45美分)。
获评慈善英雄
尼莱卡尼受邀创立普拉塔姆图书出版社,和她近年作为慈善家声名鹊起有关。
尼莱卡尼出身中产阶级家庭,当过记者。在她20岁时,丈夫南丹·尼莱卡尼和6个朋友共同创立一家IT公司。为支持丈夫创业,她投入自己全部积蓄——1万卢比(约180美元)。这家公司如今成为印度第二大IT企业——印孚瑟斯技术有限公司。公司上一财年净利润达17.2亿美元,尼莱卡尼持有公司1.41%股份。
“突然变成有钱人,我感觉很不安,”她说,“我处理这些财富的方式之一就是赶紧把它送出去。我相信,任何允许创造合法财富的社会,必定期望这些财富能回馈它。”
她创立慈善组织Arghyam,通过身体力行各种善举,在印度做出名声,在水资源保护方面成就尤其突出。2010年美国《福布斯》杂志把她列入全球“48位慈善英雄”榜单。
事业不断创新
普拉塔姆图书出版社的目标是让阅读在印度“民主化”。这是个巨大挑战。
在印度广大农村地区,阅读在很大程度上是富人的特权。另一方面,印度有超过22种语言和数不清的方言。要克服这些困难,需要毅力,也需要创新。首先定价要低。普拉塔姆图书出版社不靠卖书赚钱,运营资金主要来源于尼莱卡尼和其他人的捐助。
一个成功创意是“卡片故事书”:数层厚纸片折叠起来就成了一本故事书,定价仅2.5卢比(约4美分)。卡片书便于存放和分享,因此大受欢迎,迄今已售出1000万册。
出版社把大部分图书的电子版本放到分享网站上,允许他人免费转发、改写和编译。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多语种翻译的问题。
这种免费共享的做法衍生出更多新产品,比如针对盲人儿童的有声版、iPad版、方言版读物。出版社还善于通过社交媒体扩大影响力,招募志愿者。今年9月8日国际扫盲日,出版社举行“讲故事”活动,召集印度各地250名讲故事能手为孩子们同读一本书。
为解决在农村的推广发行问题,出版社说服日用品巨头联合利华,让它的销售员挨家挨户兜售香皂同时,也把普拉塔姆图书捎上。
2008年至2009年,出版社与比哈尔邦合作,说服邦政府向7万多所公立学校提供预算支持,购买普拉塔姆图书。公益人士贾阿帮比哈尔邦政府和普拉塔姆图书牵线搭桥。他说:“选择普拉塔姆图书的原因是,即使最穷的孩子也能在书中得到共鸣。书中故事简单,画面色彩丰富,作者都是印度人,题材具地方特色。我们还要为穆斯林儿童提供乌尔都语版本,普拉塔姆是极少数能供应这类图书的出版商之一。”
尼莱卡尼本人的积极投入也让贾阿印象深刻。他记得,她开车好几个小时,深入到比哈尔一个偏僻村落,探访一所由“圣雄”甘地于1917年建立、现由尼莱卡尼曾祖父管理的小学。
尼莱卡尼2011年接受采访时说,普拉塔姆图书已使2500万左右印度儿童受惠,“很多孩子得到他们人生第一本故事书”。
目前,普拉塔姆图书出版社正在开展实验项目“教室里的图书馆”,目的是从教师培训入手,通过各种活动教孩子更好地分享和使用图书。该项目已在45所小规模私立学校开展。 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