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英方官员只得对僧格林沁与恒福派来的易装的兵弁说:想见上午直隶总督所派官员。这些所谓的“民间志愿者”回答说:上午你们说话不客气,把人家官员给气走了。英方说:代我们递个照会吧,我们想上岸采办食物。当天,僧格林沁给咸丰上奏,汇报说:他准备21日回复英夷,直隶总督当于24日、25日到达海口,请耐心等待。还有,他准备派人给英方送米面猪羊蔬菜,免得他们上岸捣乱。咸丰的回复是:顾全大局,不值与之动武;告诉他们,桂良快到了,请再等几天;如等不及,夷官们可由北塘上岸到天津等候,但不准带兵带械,吓着咱百姓;水师提督及带兵来船,一律不得上岸,有需要蔬菜食物等的,派员一体酌给;勿令民人与之交易。
1859年6月21日,英方再次派人前来索取照会回信,中方回答:天津回信尚未到来。英方再次声明:拦河铁戗去掉,否则他们会自行动手的。英方一走,中方马上派人前去递交回信,却因风潮太大无法完成。回复没有送到。这边,英方的耐心已到尽头了:我们来到天津四天了,所接触的不是民间志愿者,就是总督派来又被气走的,反正就是见不到中方接待大臣。还有,条约里虽然没有规定进京的路线,但是越是这样阻挡从白河进京,布鲁斯越是恼怒:白河是进京的天然通道,为什么非得让我们绕道走北塘那个偏门呢?这一天,布鲁斯把入口的任务交给海军,于是贺布开始了清理河道的工作。此时,联军方面兵力如下:英国舰船21艘,载海军陆战队、工兵队1200余人;法方舰船2艘,海军陆战队约百人。
22日,中方以天津兵备道的名义照会英方:总督大人还没来到呢,至于你们所需的吃喝,我们这边会派人送去。要约束你们的兵丁,千万不要上岸。英方一看,马上回送中方一份照会:为啥一直不撤去北河的拦水之物呢?僧格林沁一看夷人照会内有“北河”字样,灵机一动,他们不是说北河吗?那咱们就说北塘河口为北河得了。英方译文错误,把天津东流到大沽口汇入渤海的海河译为了北河,僧格林沁就想装傻,将错就错,跟人玩文字游戏。
23日,英方兵船退往外洋,并告知清方:若有天津回信,请送外洋。当天,僧格林沁再次上奏。向咸丰汇报与英方的交涉,还是上次奏折的预定——回复英方,直隶总督当于24日、25日到达海口,请耐心等待云云。僧格林沁在此折里重点强调了自己的备战工作搞得很好,英方不知虚实,不敢贸然驶近。
25日,咸丰下发指示,要求桂良赶紧赶往天津,要求僧格林沁告诉英方,在海口静候桂良。实在等不及,那就从北塘登陆。进京公使所带随从人数有所改动,由原先的数十人改为二十人。同时强调,要让英夷明白,我们大清会以诚相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