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防部证实,10月份,美国海军曾在东海岸以南约442公里处发现并跟踪一艘俄罗斯攻击核潜艇,其行踪与今年8月俄核潜艇接近美国近海的动向非常相似,美国保守政治势力甚至借此向奥巴马政府施加压力。
屡次“造访”不打招呼
美国“福克斯新闻网”宣称,尽管事情已过去一段时间,但“俄潜艇串门”的余波仍未平息,许多亲共和党的媒体纷纷批评刚刚赢得大选的奥巴马政府一味削减军费,导致“国家安全出现漏洞”。似乎为了自辩,五角大楼官员一再出来澄清,强调10月间“造访”美国东海岸的俄军核潜艇并无恶意,属于“正常的威慑巡航性质”,况且美方通过“技术手段”掌握了俄潜艇的行驶轨迹,明确指出这位“不速之客”其实是俄海军数量寥寥的945A型攻击核潜艇。
按照美军官员的说法,接近美国海岸的945A型艇隶属于俄北方舰队,功能和美国688型“洛杉矶”级核潜艇相似,它们都未携带战略核导弹。945A型艇产自苏联解体前夕,因采用昂贵的钛合金制造艇体,只造了两艘就草草结束,它们还因此获得了“金鱼”的绰号。不过贵也有贵的好处,那就是945A型艇可以下潜到普通潜艇不敢进入的深海区。曾跟踪过该型艇的美国水兵回忆说:“这是个‘西伯利亚神话’,如果它想躲藏,只需潜入水下800米处,这是大多数反潜武器的极限。”
据俄罗斯“纽带新闻网”披露,早在1992年2月,美军就尝过945A型的“前辈”——945型艇的厉害。当时,美国核潜艇“巴顿·罗歇”号偷偷潜伏到俄罗斯科拉半岛军港入口处,企图跟踪出港的俄军945型核潜艇K-276号,没想到K-276突然掉头向美军潜艇冲去,美艇躲闪不及,两艇相撞。其后的情况没有公布,只知道俄美潜艇各自带伤返回基地,“巴顿·罗歇”号三年后退役,成为第一艘退役的“洛杉矶”级核潜艇,而K-276号服役至今。
有意思的是,美国海岸屡次成为俄潜艇的“乐园”。就在8月份,“华盛顿自由灯塔”网站从美政府官员手中获得情报,称一艘携带远程巡航导弹的俄罗斯971型攻击核潜艇(北约称“阿库拉”级)在墨西哥湾公海活动数周,美国海军反潜网却没有发现,直到离开时才被探测到。若把时间再推前一些,2009年8月,俄军2艘971型潜艇结伴在美国东海岸200海里专属经济区附近游弋,还秘密跟踪过驻扎在金斯湾基地的“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削减军费带来“危险”
围绕“俄潜艇串门”,美国政坛的对立两派相互攻讦,简直是总统大选后的“第二战役”。站在共和党一边的媒体和思想库对奥巴马紧缩国防开支的政策进行旁敲侧击的批评。在今年奥巴马政府提交的军费预算里削减了美国海军造舰计划中的13亿美元,这将导致美国海军无法建造16艘新舰艇,同时这份预算还取消了10架P-8A巡逻机的采购计划。美国《防务新闻》抱怨军费削减导致美军的反潜能力缺失。“华盛顿自由灯塔”网站则把炮口对准美国海军,强调他们本应通过水下传感器和卫星发现并跟踪到接近本土的俄军潜艇,但一系列“潜艇失控”事件表明美国海军的反潜能力已经到了“危险地步”。
但支持奥巴马的阵营则认为上述言论纯属“小题大做”。美国“全球安全”网站认为,在历次俄潜艇靠近事件中,美国海军都能准确判明对方身份,可见美国的反潜能力并未衰退。迄今为止,美国已在全球大洋深处构建起立体反潜侦察网,通过卫星、反潜巡逻机、电子侦察船、攻击核潜艇、水下探测系统等,形成了针对他国核潜艇的“天罗地网”。美军常年对俄潜艇进行跟踪侦察,详细掌握它们的水声特征,建有完整的水声“指纹”档案。只要俄潜艇出海,美国基本上就能探测到,且根据“指纹”判断是哪一艘潜艇。
更重要的是,与美国海军面临的“钱荒”相比,俄海军的颓势“有过之而无不及”。苏联解体后,俄核潜艇数量不断下降,巡航活动更是急剧减少。1991年,美军侦察到俄罗斯核潜艇出海37次,到1993年就减至19次。之后,也许是受到2000年8月“库尔斯克”号沉没事件的影响,2001年俄罗斯核潜艇只出海1次。2002年一次也没有。直到2003年6月,俄核潜艇才再次出海,不过每年的出海次数都很少。
展示实力收获光荣
相对于几乎分裂的美国舆论,俄国内对“核潜艇突破美国侦察网”表现得非常高兴。俄罗斯军事专家纷纷强调,俄海军在没有违反国际法和侵犯另一个国家主权的前提下,成功完成了多个战略战术任务。首先,俄潜艇成功进行了一次训练。其次,俄潜艇收集了美国海军潜艇和舰船在大西洋-加勒比海航行路线的数据。俄《国防》杂志骄傲地说,“这表明俄罗斯拥有实力,为我们的舰队带来荣光”。
其实,早在冷战时期,美苏核潜艇经常在深海大洋相互追逐。为了确保相互摧毁,两国核潜艇长年维持“威慑巡航”制度,其本质是将各自核潜艇前出部署到预定任务区域或假想敌近海附近,确保对手始终处于最有效的核打击范围内,只要“一声令下”,便可“玉石俱焚”。
澳大利亚国防学院的专家卡尔·塞耶指出,与俄潜艇“偶露峥嵘”不同,美国才是水下威慑巡航的“大玩家”。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教授威廉·默里曾透露,美国海军的14艘“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中,始终有8到9艘处于执行任务状态,其中超过6艘潜伏在假想敌附近海域,至少2艘处于“高度警戒”。所谓“高度警戒”是指一旦接到命令,能在数分钟内向预定目标发射96枚“三叉戟Ⅱ”型洲际导弹,这些导弹可携带384枚分导式核弹头。
另据美国科学家联合会核问题专家汉斯·克里斯蒂森的报告称,自1960年11月,美国“乔治·华盛顿”号导弹核潜艇开始首次出航后,美军核潜艇已连续50余年执行“威慑巡航”任务。经过几十年的实践,美国核潜艇已形成完善的“威慑巡航”制度,包括各项检查、武器系统战备状态测试、重新定位目标和指挥控制演习等科目都能有条不紊地进行,确保“随时投入战斗”。
罗山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