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不曾看到这样简单漂亮的育儿史》这篇文章,我很欣赏小江。自己带孩子,不仅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感情,还避免了许多矛盾。她三年专心做母亲,很值得。不过不是每个母亲都能像小江那样,在孩子上了幼儿园后能重新找到工作的。那么怎样才能两全呢?我认为合理安排,还是可以均衡的。
我有一位朋友,休完产假后,再赴工作岗位。她每天下班后赶到老人家,和孩子一起吃晚饭,然后和老公、儿子回自己家。由于两家住得很近,是俗话说的一碗汤的距离,回到自己家后还有不少时间和孩子相处。讲故事、做游戏,尽享天伦之乐,双休日还常常带孩子上公园。尽管白天不能见面,儿子和她的感情还是很深。
确实,这样一来,小两口很辛苦,但是他们乐在其中。他们说:我们的长辈不就是这样辛苦过来的吗?我们现在还有老人帮我们,已经很知足了。我们也要体会体会做爸爸妈妈的喜乐烦恼,不然,人生是不完整的。说得多好啊!现在有的年轻人把孩子往父母那里一扔,该吃吃,该玩玩,还像单身或者恋爱时期一样,完全没有责任感。在法律上,长辈已经没有义务帮小辈带孩子了,作为父母,你们理应挑起生活的重担,自己的孩子自己抱嘛。长辈有能力的话,帮一把是可以的,你们至少应该负主要责任吧!
我有个表妹,孩子刚满月,就被送到深圳爷爷奶奶处,我当时苦劝她,不管怎么样也要自己带。她推脱工作忙,无力自带孩子。深圳离上海又远,只能逢年过节坐飞机去看儿子。孩子起初还不认爸爸妈妈,感情一下子就疏远了。孩子5岁了,要上学了,表妹决定把儿子接回来。爷爷奶奶虽然不舍得,但也只能送回上海。孩子从小在老人身边,很多习惯表妹看不惯,但是儿子刚回来,又不好多批评。她跟我说起这些,我说你首要任务是和儿子增进交流,培养感情,而不是教育孩子。有了感情,再潜移默化慢慢地调教。表妹这次听了我的话。就这样过了几年,目前情况稍好,其间也不免发生过不少磕磕碰碰的亲子冲突。
看到了身边这两个活生生的例子,我更坚定了自己的观点。那就是:再苦再累,孩子必须得自己带!孩子是家庭的重要成员,孩子只有和父母在一起,才有完满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