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1月04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另一种电影趣味
刘伟馨
  刘伟馨

  对一些观影者来说,看电影的乐趣在于消遣、娱乐,他们喜欢在休闲的日子,看这样一些电影:一是视觉大片,尽管内容很空洞。这无可非议,感官的冲撞本来就是看电影的目的之一。二是喜剧佳作。这也好理解,让身心在笑的过程中自由舒畅,这是释放压力、消解疲乏的最佳良方。三是爱情片。这也适合老中青三代观众,谁没有对爱情的缅怀、享受、追寻呢?谁没有涌起过或激荡、或恬淡、或微妙的感情波澜呢?当然,还有一些观影者,他们比较严肃,喜欢电影设置一些障碍,喜欢在迷蒙、迷惘、圈套一样的故事、细节、镜头里,寻找线索、真相、意义。这也是看电影的乐趣,而世界电影人,常会提供一些电影文本,让这些观影者获得参解、阐释的机会,让他们的乐趣得到满足。法国《电影手册》评选出的2012年十佳中,就有不少这样的电影。

  我看电影大多为消遣娱乐,但也对需要自己投注思考的电影情投意合,我愿意和电影一起漫游,我选看了《电影手册》十佳中的5部:《神圣车行》《大都会》《此刻与日出之间》《禁忌》和《浮士德》,尽管它们都让我在漫游的路途中磕磕绊绊,但最终,到达目的地之后,我变得通体舒坦。法国导演雷奥·卡拉克斯,不是多产的导演,他拍过《坏血》和《新桥恋人》,但从“神作”的意义上来说,哪一部都比不过《神圣车行》。一辆加长的豪华轿车,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转换,在一天时间里,男主角奥斯卡,乔装假扮成11个角色:银行家、老乞丐、怪物、父亲、刺客、杀手、濒临死亡者、遇见旧爱者和回家的男人等,演绎了一个现实世界的图景。电影告诉我们,这个图景是电影里的电影。“我是谁?”身份、时间、真实、虚幻、生命和死亡,每一个故事都引发一重思考。加拿大导演大卫·柯南伯格的《大都会》和《神圣车行》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一辆加长豪华车,也是一天时间,一个失去财富的亿万富翁,开车去曼哈顿中心理发,路遇堵车,和各种各样的人交谈:关于金融、经济危机、货币、爱和性;遇见各种各样的事:妻子要离婚,混乱的游行者在抗议,有人要杀他……我在《大都会》里,看到柯南伯格一贯的影像内容和风格:冷寂、颓败、性、暴力、未知、末世、荒谬……我知道,这个大都会已礼崩乐坏,不可逆转。

  我喜欢《大都会》的阴冷气氛,也同样为《此刻与日出之间》诡异的哥特式风格击节。这是《教父》《现代启示录》老导演弗朗西斯·科波拉转型的寻梦之作,过去和现在、梦幻和现实、生和死,恐怖、鬼魂、吸血鬼、墓地、谋杀、作家爱伦·坡……这所有的元素,原来是为寻找真相做铺垫。真相是什么?真相潜藏在男主角或者说导演的记忆深处,真相在潜意识中发酵。《禁忌》的第二部分也是一个记忆故事,不过来得有点伤感。葡萄牙导演米谷尔·戈麦斯我不熟悉,但并不妨碍我对他的欣赏。对有夫之妇的禁忌之恋,放在有旁白、有音乐、有自然声响、对话却无声的默片中,放在黑白影像里,放在非洲大陆的背景下:神秘大山、黄昏薄雾、神话传说、巫术流言、异域舞蹈、茶园茅屋、山野狩猎、起义革命……无奈、怀念、怀旧,看出导演的独具匠心。俄罗斯亚历山大·索科洛夫的《浮士德》被认为是“重新认识电影”的大作,我对浮士德用灵魂和魔鬼交易的故事,并没有看出多大特点,但我对电影的影像,发出由衷的赞叹:倾斜构图、扭曲形象、油画景色,尤其是不同滤光镜下多变的画面色调,女主角“女神”般亮调柔光处理……我一口气连看了两遍。多看,多想,这是认识电影的必要途径。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民生新闻
   第A06版:冬令热线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法治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科教卫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专版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家装之窗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新民环球
   第A22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A23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24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
   第B04版:夜光杯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连载
   第B07版:阅读
   第B08版:广告
2008年那个多雪的冬天
白羽鸡自述
另一种电影趣味
我在美国坐救护车
禅在尘世生趣中
诗两首
谐音热该降温了
雪霁
新民晚报夜光杯B04另一种电影趣味 2013-01-04 2 2013年01月0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