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贵州,到凯里市西江千户苗寨应是首选。如果不到那里走上一遭,就算不得到过贵州,将留下一大遗憾。
旅游大巴从贵阳出发,3个多小时的车程,走的大多是环山路。大巴车一头钻进山坳里,扭头摆尾,斗折蛇行,把人弄得晕头转向。
时值初秋,从车窗望出去,梯田层叠,诸色错杂。
进入景区,但见游人如织,在一个大型迎宾广场上,数十位甚至上百位苗族老人分列两边,恭迎着游客的到来。左边一列是清一色的老妪,她们中有人手中持一截牛角,牛角里装着自酿的清酒,逐一为路经此处的游客敬饮。右边一列则是清一色的老汉,每人手持芒筒吹乐助兴。他(她)们都穿着统一的苗族服饰,身材相近,一律矮小,让人看了忍俊不禁。然而,这样的夹道相迎、以礼相待、热情好客,又让人心头发热,似有一股暖流从心间流过。
再往里走,如果赶巧的话,将有一场别具风情的苗家歌舞,让你留下绵长的回味。尽享歌舞的视觉盛宴后,又有有滋有味的苗家长桌宴为你接风洗尘。长桌宴寓意平等和谐,由数张长方桌拼接在一起,客人们围桌而坐,那种气势不俗的就餐氛围,远非方桌、圆桌可比。店家照例上来唱歌、敬酒,歌的大意是:喜欢喝三杯,不喜欢喝五杯,喜欢不喜欢喝八杯。所敬的酒大抵都要喝掉,即使有不善饮者加以推脱,也不要站起来,更不要让手碰到酒杯,否则要被罚酒。另外,他们还会赠送每人一只红绳系着的煮熟的红鸡蛋,挂在脖子上。鸡蛋要等到次日起床后方可食用,将鸡蛋在亲朋或自己头上敲碎,以示“岁岁平安”。抚摩着红红的鸡蛋,再望望家家户户房檐下悬挂的风灯,想象着夜晚的苗寨,红灯点点,风情万种,真叫人流连不舍。
然而,一颗心终被更美的景致俘获,它早已飞向梦萦已久的千户苗寨。那个“以美丽回答一切”的地方,是多么地令人神往。
依偎在山之怀抱里的西江千户苗寨,由十多个自然村寨连缀而成,共有1280余户人家,近6000人,其中99.5%为苗族人口。它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是目前中国最大、绝世无双的苗族聚居村寨。
我无意去追溯千户苗寨亘古至今的久远历史,但我们不难想象,蚩尤的这些后裔在5000多年的颠沛流离、数度迁徙中,终于扎根于这块风水宝地,其中所付出的艰辛和经历的苦难,岂是一言能尽?
站在观景台放眼对面,千户苗寨尽收眼底。山势迤逦,吊脚楼层叠错落,高低参差,气势恢弘。千户苗寨,世外桃源般的怡然和恬静。如今,她早已不是“养在深闺人未识”了,她撩开了罩在头顶的神秘面纱,露出了她幽雅的神韵和曼妙的姿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心仪者前来踏访、寻幽,在此驻足、回眸。解析着风雨桥头那难以识读的奇特文字,同时对“美人靠”充满着无限的遐想。设若哪一天,我们不再行色匆匆,而是静下来俯耳听一听苗寨的心跳,那又将是一场怎样美妙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