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一位独臂军人走上舞台
一年夏天,王顺友走到当地人俗称的“九十九道拐”时,一只山鸡从林中窜出来,驮邮件的骡子受到惊吓突然发飙,踢中了他的肚子,他从昏迷中醒来后,忍住痛继续走完了剩下的两百多公里。再回到县城时,已经是九天后了,医生说,要再晚来几天可能命就没了。
老父亲听说儿子被骡马踢破了肠子后,眼泪下来了,父亲走了24年马班,他知道邮路上最大的敌人是什么。他小心翼翼劝儿子:“要不就别干这份工作了?”王顺友沉默,自己不干,谁干呢?没有人上路,山那边的乡亲也就没了盼头。就这样,身体慢慢复原后,王顺友又匆匆上路了。
2000年7月,王顺友翻过察尔瓦山途经树珠林场时,两个抢匪突然从树林中跳出来,距他有两丈远,恶狠狠地大声冲他叫喊:“把钱和东西全部交出来!”王顺友心里害怕,但自己是邮递员,哪能这么快屈服?他平静地说:“我是乡邮员,是给大家送报纸信件的。”说话之间,王顺友靠向自己的马,从背篓中拔出了长刀。看着眼前这个穿制服的人一点不怕,而且还拿出了刀。抢匪害怕了,退缩了。
2003年6月,王顺友从邮路上回来,发现老婆病了,已经在病床上熬了好几天。女儿不在身边,儿子在学校上学,丈夫在路上。躺在床上的妻子脸色惨白,她紧紧地拉着丈夫的手,眼泪不停地往下流。王顺友赶紧把她送进了医院。他说,那是结婚20多年来,第一次伺候她。可三天以后,等妻子好了一点,丈夫又出发了。
因为坚持在这条路上走,遇到那么多险情也没有回头,人家说他是“王胆大”。王胆大的故事在民间不断传开。2005年5月底,国家邮政局发现了这位了不起的邮递员。2005年6月,王顺友到北京接受表彰,从北京回来的第二天,就整理邮包上路了。2005年10月,王顺友的故事传遍了全世界。万国邮联会议在瑞士召开,王顺友作为基层邮递员接受邀请到会场发言。这是自1874年万国邮联成立以来第一个邀请的最基层、最普通的邮递员。2006年1月王顺友参加《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颁奖,载誉回到凉山。一起来到凉山的还有北京紫禁城影业公司、峨眉电影制片厂的摄制组。他们是为拍摄一部以王顺友为题材的电影来木里亲身体验马班邮路,收集素材,做拍摄的前期工作。2007年7月,电影《香巴拉信使》首映。
《感动中国》入选过许多英雄,独臂军人丁晓兵却是最特别的一个。他的可贵,不仅在于能在战场上经受住生死考验,更重要的,是能在成为英雄之后的20年人生路上,保持清醒、笑对名利、坚守本分……
2006年度《感动中国》颁奖典礼现场。人物短片播放过后,一位独臂军人走上舞台,接受采访。主持人敬一丹说:“好像在您的表情上,您的眼睛里,看不出曾经有过的苦难,曾经有过的硝烟,一片晴朗。”这位军人爽朗地笑道:“我觉得,那也是一种人生的营养。”
敬一丹问:“20年前,您刚被人叫做英雄时,在鲜花、掌声、叫好中,有没有别的声音,比如提醒、质疑?”
军人说:“有啊,是南京航空学院一位叫王明的大学生。他来信说,‘成为英雄,你只算过了第一关,如果有这样的机会,我也会成为英雄。我现在并不佩服你。如果10年、20年以后,依然还有事迹在你身上出现,到那个时候,这个英雄的称号你才称得上无愧。’20年的军旅生活,20年的人生经历,让我越来越感受到他写的这段话,有多么深刻,多么凝重。在战场上面临生死的考验,也许一瞬间我们豁出去,都可以完成急难险重的任务,成为英雄,经受住生死的考验,我们很多人都可能做到。但是要在20年的人生当中,特别是在经历人生道路上的金钱、名利考验时,要比战场上的生死考验还要严峻,还要复杂……”
现场掌声雷动。
独臂英雄的这番人生感悟,打动了许多观众,纷纷给节目组来信说,这是一位真正的英雄。的确,在生死选择的瞬间谁都有可能成为英雄,难的是一辈子如何面对名利。成为英雄后如何保持平常心,面对诱惑坚守本分,这是很多人无法达到的人生境界。这位用左手敬礼的英雄,就是丁晓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