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6:教育周刊/每周聚焦
     
本版列表新闻
~~~父亲较少参与家庭教育 缺少性别教育才是真正原因
~~~父亲较少参与家庭教育 缺少性别教育才是真正原因
     
2013年01月1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男生阳刚气不足
别总怪“女老师多”
父亲较少参与家庭教育 缺少性别教育才是真正原因
马丹
  近年来,上海市一些小学里男教师越来越少,甚至到了连“洪常青”也难找的地步,中学教师也是普遍“阴盛阳衰”。一些家长回家一查孩子的课表大吃一惊,从幼儿园到小学,给孩子上课的都是女教师、女班主任、女校长,甚至连体育老师也是女的。一位男生的家长担忧地说,这样下去,孩子会不会变成“娘娘腔”?

  校园缺乏“阳刚之气”

  上周,虹口区教育系统党建论坛上公布了一组数据,该区男教师比例正逐年下降,男女教师比例为18:82,各个学段的女性教师数量都超过了男性,在小学男教师只占了10%,而幼儿园男教师为“0”。在去年该区的师资招聘中,幼儿园到小学男教师也是“全面告急”,小学阶段招聘的应届毕业生和引进的男教师总共6位,而幼儿园的招聘中男教师“颗粒无收”。

  其实,校园缺乏“阳刚之气”的现象较为普遍,尤其在小学阶段,不仅男教师少,男校长更少,部分区县小学男校长很有可能出现断层。比如,在闵行区,全区小学英语教师总数为520余人,其中男教师仅30多位。

  记者调查发现,男教师缺乏是有一些“先天不足”的原因。在大学师范专业中,男生的生源性别比例也是严重失调,这是导致越来越多的小学里女教师几乎撑起一片天的原因。一位小学校长透露,即使学校有一些男教师,有时候往往不得已因为需要担任起学校的总务、外联等工作而离开一线执教岗位。

  担心男孩变得阴柔

  男教师少,女教师多,男孩子会不会变成“娘娘腔”,女孩子反而成了“假小子”?家长们最担心的是孩子的性格成长问题。张先生的儿子在长宁区一所公办小学读小学二年级。他担心地说,学校大部分都是女教师,男孩会不会性格趋于女性化。“虽然女教师确实心细和耐心,但男教师在科技思维和动手能力方面都更有优势。”

  其实,男教师在学生中很“吃香”,不少学生表示喜欢男教师。市西初级中学的小姚说,和女老师相比,男教师上课比较幽默,而且课堂氛围更加轻松和自由。而一些小学生则偷偷向记者透露,觉得女老师有时候比较袒护女生,尤其是男生调皮捣蛋和女生发生冲突的时候,女老师总是会让男生道歉。

  招聘向男教师“倾斜”

  虹口区教育局党工委书记潘惠琴说,男教师的“缺位”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性格养成和心理成长。为缓解男女教师比例失衡,该区出台了一系列倾斜政策。“一方面,招聘时在同等条件下向男教师倾斜,尤其是注重增加小、幼学段男教师的数量,另一方面,在兼顾公平的基础上,给予男教师更多的关注,出台相应的激励机制,为男教师的成长提供更多的支持。比如在后备干部的推荐和培养中,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挖掘中,给予男老师更多的关注和机会。”

  北虹初级中学校长吴佩芸说,为调节男女教师比例,仅2012年以来该校已经引进了8位男教师。“在引进过程中,我们更看重入职后的培训。”比如,该校设计了各类项目发挥男教师的性别优势,还请男教师带着学生参与体育训练。

  而在虹口区体育幼儿园,“租借男教师”成为弥补男教师“缺位”的方法。它利用家长志愿者的资源,请来本身就是体育教师的家长给孩子们上体育课,在游泳等训练项目也聘请男教师指导。

  老观念“逼退”男教师

  上海市教科院研究员吴增强说,导致小学甚至幼儿园男教师稀缺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传统原因就是不少人认为男性当小学老师“没有出息”。“即使是师范学院的男生,毕业后也宁可选择中学以上的学校就职。”

  而且,已经是“凤毛麟角”的男教师还存在着被女教师“同化”的危险。一位小学男教师坦言,因为在数量上处于弱势,男教师在学校的想法并不容易得到认同。“而且,长期在女性环境中工作,有时候会因为要‘合群’而磨平棱角,甚至有些男教师被‘同化’了,观念也变了。”

  家庭教育不能少父亲

  吴增强说,低年龄学校里男教师的缺失,确实会对孩子尤其是男孩的成长产生一定影响。“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孩子到6岁的时候,就需要同性父母的教育和陪伴,比如,男孩应该多和父亲接触,女孩则多与母亲接触。这样对孩子的性别角色养成有较大的帮助。”

  现在的男孩缺乏阳刚之气,真的就全是男教师缺失惹的祸?吴增强反驳说,事实并非如此。“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等国家,小学教师中女性也占了至少半数以上。事实上,小学教师这个职业确实需要女性的耐心和细心。”

  他认为,中国独生子女“圈养”太多、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位,都是导致男孩阳刚之气不足的原因。“多招一些男教师对男孩性格的培养有一定的影响,但我们的教育最缺少的其实是性别教育、人格教育以及对孩子意志力的锻炼。比如,日本特别注重孩子的性格培养,无论是冬天穿得少耐冻,还是夏天耐晒,都是训练孩子的意志力,而不是做‘温室的花朵’。这种回归自然的方式值得我们学习。”         

  本报记者 马丹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法治新闻
   第A10版:科教卫新闻
   第A11版:目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阳光天地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人际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上海闲话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2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3版:汽车/我爱我车
   第B14版:广告
   第B15版:教育周刊
   第B16版:教育周刊/每周聚焦
   第B17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18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19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20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21版:人才/招生移民
   第B22版:人才
   第B23版:市场之窗·广告
   第B24版:市场之窗
男生阳刚气不足 别总怪“女老师多”
广告
新民晚报教育周刊/每周聚焦B16男生阳刚气不足
别总怪“女老师多”
2013-01-16 2 2013年01月1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