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群岛的美丽让人心生向往,前不久私自搭乘渔船犯险一游的23名“驴友”,在渔政等部门经过近4天的紧急救援后,于11日抵达三亚,结束了“海上惊魂”之旅。然而令人不安的是,在黑中介的组织和安排下,不少所谓的“西沙旅行团”不顾游客安全,还将启航。
“我不能选择那最好的,是那最好的选择了我”,对西沙群岛的美丽,有“驴友”借泰戈尔的诗句如此咏叹。向往美丽的自然风光,这是一个人的正常感情,西沙旅游何时开放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但在西沙旅游尚未正式开放前,用任何名义组织西沙游都是违法之举。
让人遗憾的是,旅游的热望,使得有些人不再考虑自己无证游西沙的行为已涉嫌违法,也不再顾虑非法旅游的安全问题。打开蚂蜂窝网、K2户外旅游网、乐途旅游网等“驴友”群体聚集的网站,相关论坛和分享区仍有不少关于西沙旅游的游记、攻略。想想真是后怕,此次出事渔船“琼临高113098”为一艘吨位不到90吨的报废小渔船,只装有一个马达,导航系统落后,也没有卫星电话。如不是有游客求救成功,后果难以想象。
部分人违法出游的冲动,给黑旅游中介公司违法经营带来了商机。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有规定:船舶擅自进入、停靠国家禁止、限制进入的水域或者岛屿的,情节严重者处5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但这样的惩罚,区区1000元的罚款,怎可抗衡黑旅游中介公司的谋利冲动?违法成本过低,难以起到遏制西沙“野游”的作用。
正是低成本让这些非法组织不惧违法,而高收益又让他们乐于违法。据此次被困的张女士介绍,他们一行平均每人交纳8500元给所谓的“导游”,23人交了将近20万元。业内人士算了一笔账,这次出事渔船油费加上伙食费也就5万元左右,再减去中介费用等等,走一趟下来纯利润在10万元以上。这样的高利润,自然会让许多逐利者趋之若鹜。
对黑旅游中介公司的非法经营活动,监管部门怎可视而不见?西沙“野游”是违法行为,相关部门理应及时出手制定措施,维护法律尊严,保护游客安全。相关部门监管的严重不到位,正是西沙“黑旅游”屡禁不止的主因。退一万步讲,即使有一天西沙开通了一些旅游线路,海南省及相关部门也需要及时发现问题、规范旅游市场,如果不能从管理上提高对旅游中介公司资质的要求,任由黑旅游中介公司冲击市场,那公众的出游安全,同样没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