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本报的一篇稿子《大众浴室洗不去艰难经营烦恼》,突然想到自己已经十几年没“汏浴”了。
真正的汏浴,我以为一定要掀帘子走进一个热气腾腾的大澡堂,大池子里的水要热到伸脚尖试了再试才敢坐下去。然后就是水浸到下巴闭上眼睛发呆,直到脑门子上大颗汗珠滴下来,身上的“老肯”都化了,轻轻一搓就卷起来。当然最好的是付2块钱搓个背。往皮床上一躺,师傅从木桶里拿出一条极热的毛巾,在手上细细缠紧,然后从你的额头开始,仔细地、用力地一层一层往下搓,当中会松了毛巾用力甩个响,换个面缠起来接着搓。那个狠劲,就像要扒了你的皮。
当在莲蓬头下冲干净,走到休息室在浴床上躺下的刹那,大概是人生最值得回味的时刻之一。一觉睡醒或畅聊结束,掀帘子出得门来,只觉得原本刺骨的寒风也变得温和清爽了。
如今洗澡已经是每天的事。各种各样所谓上点档次的澡也洗了不少:大浴场里的各种“药汤”、带花瓣的SPA、雪地里的温泉浴等等,但总难洗出那种每根毛孔里都散发着的舒爽劲来。
就像农村的孩子追着汽车奔跑感到快乐无比,城里的孩子喝一杯麦乳精觉得是人间美味,很多曾经的快乐如今看来只是因为天真或物质匮乏时代的小小满足,随着城市的现代化和人际关系的逐渐疏远而持续递减。
以大众浴室来说,那么多人共泡一池子水,共用拖鞋、大毛巾,从卫生的角度来说,确不提倡。加上现在基本家家户户都有卫浴设备,再去大众浴室花上两个小时洗个澡,绝大部分人选择了放弃。
当一个时代结束另一个时代开启,个人和社会都不得不舍弃一些曾经的欢乐和便利,以适应可能是更文明更现代的生活。大众浴室的衰落是必然的,但它仍有不可替代的社会需求,甚至铭刻着一个城市独一无二的文化符号。所以选择适当地保护和留存大众浴室,是这个城市的当务之急,但大众浴室的未来很可能与大多数市民的实际生活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