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烫伤一般指长时间接触中等温度的热源,造成皮肤的损伤。有研究证明,对人体皮肤造成烫伤的最低温度是44℃。随着温度的升高,损伤也相应加重。低温烧伤热源温度虽然不是很高,但如果接触时间长,热能可以从表层向深部组织传导,造成皮肤真皮深层甚至皮下深部组织的损害。
低温烫伤一般多见于糖尿病、截瘫、脑血管意外患者以及老年人。由于皮肤感觉异常,对热刺激反应敏感性低,容易低温烫伤。中青年低温烫伤患者多数由于醉酒或劳累过度熟睡时使用取暖设备所致。婴幼儿表达能力欠缺,当遇到马大哈家长,也会造成低温烫伤。
低温烫伤的面积通常比较小,呈圆形或椭圆形,常位于足跟、足底、小腿胫前、臀部等。早期外观往往只是一个小小水泡,容易被忽视。但千万别小看这个小水泡,虽然病变比较局限,但是损伤常常深达真皮深层甚至全层皮肤坏死,即临床诊断的深II度或III度烫伤。而且胫前、足跟等部位皮下组织较为菲薄,烫伤严重时可深达骨质,造成伤口经久不愈。
长时间使用取暖设备后发现皮肤发红、肿胀、脱皮或出现水泡等现象即意味着发生了“低温烫伤”。在这种情况下,冷疗是现场处理最有效的方法:用冷水对创面进行淋洗、冷敷或用包裹冰块的毛巾等冷敷。冷疗能使创面迅速降温、减少热力对组织的继续损伤,减少创面渗出和水肿,同时还能减轻疼痛。冷疗开始的时间越早越好,持续时间最好达到20分钟以上,直至创面不感疼痛或疼痛显著减轻为止。如果局部有水泡形成或者表皮破溃了,就需要去烧伤专科医院进一步治疗。就诊途中可以用清洁的被单或毛巾外裹创面。切忌涂抹有颜色的药物,如红汞、紫药水等,以免影响对创面深度的判断;慎用油膏,以免清创困难,同时也不利于热量的散发。更不要涂酱油、“老鼠油”等所谓的土方,不仅对创面毫无益处,更容易导致感染。低温烫伤虽然面积小但深度较深,换药治疗时间长,有时2-3个月还不能愈合。部分病人甚至需要手术治疗,愈合后常遗留不同程度的瘢痕。本文开头讲述的大学生小张反复换药2个多月后未见愈合,最终行植皮手术而愈。目前对瘢痕增生尚无特效药物,因此正确的伤后处理,及时接受专科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低温烫伤的预防十分重要。使用取暖设备时,应该对其温度范围有所了解,并且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对于婴幼儿、高龄人群、生活不能自理以及感觉功能障碍者,在应用取暖设备时应格外警惕,避免将取暖设备长时间接触皮肤及放在某一部位。皮肤和热源之间采取一定的隔离手段,比如厚毛巾等,而且要确保妥善包裹取暖设备,以免在睡梦中包裹物脱落而烫伤。合并糖尿病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者要尽量避免使用皮肤接触类的取暖物品,即使使用更要随时注意皮肤情况,以免烫伤。
低温烫伤在冬季并非罕见,而且常不引起重视,但其治疗并不容易,因此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烦恼。人们应当引起重视,尽量避免低温烫伤的产生,一旦发生应立即就医,避免创面加重导致严重后果。
王志勇 郇京宁(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烧伤整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