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会议后,全国上下掀起了“廉政风暴”。反腐的同时倡廉,狠刹浪费风,往年公款请吃、吃请的奢靡、腐败之风大大收敛。据媒体报道,有国企严防死守,为了不让老总们外出自己活动,还搞了夜间业务研讨班管住他们。
但是,越是看到的变化大,群众就越担心这种变化没有长效,“三把火”烧完,一切照旧;不少人担心,下面现在越是“全力以赴”对待,就越可能在风头过后走回老路。就拿遏制吃喝风来说,有些地方还出现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酒店吃喝不方便,各种变通之法接踵而来,或者到灯光昏暗、曲里拐弯的会所,或者到隐秘的驻京办包间。还有单位请客时以个人名义订餐,光明正大地吃;吃饭实在不方便,就拿公款买购物卡互表“心意”。
回应公众的担忧,习近平同志近日在中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关键就在“常”、“长”二字,一个是要经常抓,一个是要长期抓,全会讲话这些天引发社会各界持续热议。
信心比黄金可贵,腐败和浪费会让群众对社会建设丧失信心。虽然我们的大多数干部忠于职守,但个别的腐败分子奢靡成风、在群众心目中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习近平代表的高层领导近期以坦诚的言辞、亲民的作风、直面问题的态度、善做善成的追求,突显了党员领导干部中的正气和主流。但是,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必须看到反腐倡廉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反复性。
人民群众的信心,来自对党员干部的信任,来自对清廉政风的认同。以往被捉出来的贪官,这些人在犯错误之前多存一种侥幸心理,认为“一支笔”“搞得定,藏得住”“就这一次,不一定被查出来”,这样的念头害了不少人。反腐倡廉“经常”抓,就会让贪污分子伸手难,伸手必被捉。违法成本高,错误犯不起,自然这些权力之手就会乖乖地缩在笼子里。但是,没有反腐倡廉“长期”抓,只要看到危险解除,或者暂时解除,贪污之手还会随时伸出来,能吃就吃,能拿就拿。所以反腐倡廉“经常”“长期”抓,才能肃清风气、约束干部、提振信心、凝聚人心。
反腐倡廉“经常”“长期”抓,要抓出“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就要坚持制度反腐、依法反腐。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强调:“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搞变通。”立法不难,难在立法必行。无论是“苍蝇”“老虎”,只要是贪污腐败,就必须“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如果“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就会消解反腐倡廉的力量,使得这项关系着国家安定、民族复兴的大业半途而废。因此,反腐倡廉,关键要看制度,要看制度的有效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