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气象节目主持人,善于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天气信息和气象知识,坐拥几十万微博粉丝;前几天,一条介绍“雾”“霾”天气符号的微博,就获得2000多转发量。
然而,“扩散”如此迅速,也不全然令人高兴:这位主持人发现,某政务微博进行了转载,却没有注明原作者是何人,不明真相者难免以为是政务微博的“原创”。
幸好,结局不坏。主持人表达不满之后,政务微博公开致歉,和平收场。原来,政务微博的信息来源是某官方气象微博,而气象微博的编辑是在QQ群里看到朋友发的,还以为是网络段子,并不知道出处……
双方态度理性,所以矛盾很轻松地化解了。不过,还是想感叹一句,原创真是不容易。不但要或举重若轻、或绞尽脑汁地创造出一点与众不同,还要对各种有意无意的侵权行为严防死守。碰上讲道理的,老老实实地删除,诚诚恳恳地道歉,将来江湖好再见;碰上蛮横不讲理的,还觉得用你的东西是看得起你,原创作者找上门来纯属没事找事……
现在,原创的门槛越来越低,写小说、编段子、晒照片,都不是大问题。但真正有价值的原创,还是一样稀缺。君不见,各种公开平台,论坛、微博、社交网站,一些“经典”段子、照片总是隔三差五地反复出现;当这些段子又别扭地出现在某些电视脱口秀、晚会相声小品中时,更让人有种好饭好菜被硬生生憋成隔夜馊饭的感觉,而这些段子的原创作者,想来也是讨不到什么创作费的。
想想,还是小时候要背的“名人名言”比较尊重原创作者的权利,至少我们都知道什么话是什么人说的——当然,得去除张冠李戴、断章取义等等“后期处理”的影响。
有人觉得,过度保护著作权,不利于公众分享文化产品。这有一定道理。不然,著作权相关法规的修订,也不会引起那么大的争议。
但是,以尊重原创为前提,总归是对的;毕竟,没有保护,谁敢放心原创,又何来分享?就算在层层转载之下,已经追溯不到最初的作者,也总能加上这样一句话:本内容为转载,保留原创作者包括删除、修改在内的一切合法权利。
原创不容易,要营造一个尊重原创的环境,也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