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职场方圆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2月19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期待“不粘锅”
朱辉
  朱辉(咨询)

  十多年前,眼看单位摇摇欲坠,我决定未雨绸缪去学烹饪。记得彼时正是七八月间,灶台前热得像桑拿房。好不容易拿到了结业证,被告知再交一笔费用可以拿到《中级厨师证》,然而那时单位拖欠了几个月工资,囊中羞涩于是放弃了,至今我还是厨师行业里的白丁。

  俗话说“艺多不压身”,后来我真的短暂地用到了炒菜手艺。曾帮人炒过盒饭,一口大锅,一把铁铲,每天五六百份盒饭就从我手下诞生了。我也曾开过小餐馆,没挣到什么钱,但起码也是失业时期的权宜之计。

  有了这些经历,可想而知结婚后我就成了厨房守卫者。可是老婆常常怀疑我是否真的当过厨子?手艺那么差!后来家里来过几次客人,我认认真真炒了几次菜,老婆这才认可了。接着怪我平日没客时敷衍了事,拿她不当回事。

  “我可不是故意马虎的,你想平日天天做饭,能有激情吗?来客人时那是为了捍卫荣誉,平时哪提得起神来……”我为自己辩解。

  鲁迅的《伤逝》里,涓生和子君婚后的生活,渐渐就变成了每日“川流不息”的吃饭。对此,我也有些体会。我俩工作时间都比较有弹性,在家吃饭次数较多,这就让我消耗了大量时间、体力。首先买菜就很麻烦,就那么些常见的品种,翻来覆去,很难变花样。于是转来转去,买个菜加上往返时间,有时一小时还不够。至于择菜、洗菜、炒菜、洗碗,又得消耗许多时间,如此一来,又有多少时间精力去做正经事?所以马马虎虎对付一下,也就成了不得已的选择。

  有了切身体会,我很理解现在许多年轻夫妇休息日去父母家蹭饭,他们多半不是为了去占便宜,而是做饭的确很费精力。不过父母毕竟年迈,让他们劳碌也不厚道,如果小区里能有公共食堂就好了。当然也有人以烹调为乐趣,比如我一个亲戚,几十年如一日奋战在厨房。他可以为了买到新鲜食材,坐车去几十公里外的大市场;也会为了菜品做得精致,几个小时做一顿晚餐。他是把炒菜当作爱好,和别人打麻将、看球差不多,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

  据说年后,我家对面的那所专科学校要对外开放食堂了,我决定届时去买饭卡,我终于也可以“不粘锅”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目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科教卫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职场方圆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诗意居住
   第B12版:旅游城市/域外风情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5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6版:资讯生活·旅游
“不粘锅”:各有各的理由
洁癖夫妻不开伙
谁家锅底不黑
生活是油盐酱醋茶
期待“不粘锅”
欢迎来帖
必要的家庭时间
新民晚报职场方圆B04期待“不粘锅” 2013-02-19 2 2013年02月1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