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八项禁令”“六条规定”管住了许多“公吃公喝”的嘴,春节期间餐饮业又火了,私人的家宴、寿宴、婚宴增多。“爱面子、讲排场、搞攀比”的旧陋习不可能很快消失,其间不少浪费现象警告我们,节俭这种美德的流布,尚需假以时日。
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勤俭节约是兴旺的开始,奢靡腐败是败亡的征兆。现在讲节俭,公众多把目光盯到公款吃喝上。有观点说,关键还是要管住公吃公喝,老百姓吃自己的喝自己的,管不着。这话没大错,但道理却并非完全如此。
公款吃喝是要管,而且确实是关键,它违法违规,一定要下力气管住。但资源是大家的,资源是紧缺的。普通公民你可以花你的钱,却不应该浪费资源。在这方面,明星、名人、企业家、高收入一族理应做出榜样。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公民,节俭像环保一样,是一种公德。不能因为花的是自己名下的钱,就可以不管不顾。即便没人管你,节俭也是一个公民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这不是空洞的说教,请想想贵州毕节垃圾箱里生火取暖窒息而死的那6个孩子,想想我国还有一亿多农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低保人口,还有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把资源省一点给他们,这是完全应该的吧?
节俭,是一种私德,更是一种公德,但也有人在思想上分不清节俭和小气。节俭者心中所想的是“物的价值”,而“小气”者心中所想的只是“自己的利益”。有的人生怕别人说自己小气,所以爱面子,要讲排场;还有的人总想通过摆阔来体现自己的价值,于是就会喜欢攀比。其实,心中没有他人,没有社会责任,只有自己的“面子”和“里子”,正是节俭美德不彰的原因所在。
有些浪费,甚至还有害。就像有些地方放烟花,无节制不说,家家还比拼,谁家放的时间长,谁家烟花放得大,有时数千元一个的烟花,一个接一个地放,这种风气要刹一刹。许多农民工,辛苦一年,挣几个钱回家,烟花比着放,半个月、甚至一个月的辛苦钱就没了,实在划不来。今年,“微过年”成为网络关键词,许多农民工兄弟讲节约,不再和邻居攀比,省下了鞭炮钱,有一位四川农民工兄弟就说,“把钱拿来给娃儿买点文具书籍,那样更实在”。
节俭,作为一种私德和公德,最终将影响到人的生活方式。往年,吃喝风盛,节后总是肠胃病多发;娱乐无极限,晚上休息不好,到了工作日上班族的精神面貌一塌糊涂。今年“微过年”,大家花钱少了,心静了,情谊浓了,你来我往,重实惠、讲节约、求健康,一种新风尚正在形成。
“节俭是社会的恩人”,作为公民,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施恩于社会,就必然受恩于社会。俭以养德,以德求俭,不妨从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