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在15年前,我手上就有一堆证书了,比如会计证、教师证、厨师证……这些证至今我都没有用上,只是陈列于书柜中,作为青春记忆。其中有个证是法文的——洗衣房设备维修培训证,现在我都没有看明白上面写的是什么内容。
拿了一大堆证,却只是摆设。当初为什么要去学呢?主要是病急乱投医,不少人工作不稳定、对现在的工作并不满意,于是他们一方面要保饭碗,另一方面要谋求跳槽机会,心理上的焦虑感使得他们孜孜不倦地学这学那。而文学、历史类知识没有多少人愿意去学,是因为不能立竿见影地用于职场。
“技不如人”是热衷于考证者最担忧的事情,可是怎么才算“技不如人”?很多人并没有搞清楚。其实,它不是指技不如人“多”,而是说技不如人“精”。你有一大堆证书,但没有一个领域能堪称高手,这种“多才多艺”往往并没有实际用处。而要做到技精于人,一要有天赋,二要有机遇。比如我手头那些证,会计、教师的职业我根本没有机会做;厨师短期做过,是在不入流的小餐馆……但凡大家都觉得实用的职业,入职竞争都异常激烈,作为一个没有经验的跨专业求职者,很难应聘成功。而且这些职业都需要相当多的工作经验才可能成为精英,且只有精英才能获得体面的收入,这就注定了如我这般拥有一堆证书的外行大多难以入门,就更不用说靠证书改变命运了。
至今为止,我用得最多的技能还是写作。我没考过什么写作等级证,也一直觉得写作是赚不了大钱的。不过由于喜爱,所以虽然投入不多,但我的写作水平显然比我的会计、烹调水平高得多。而且文字类技能不需要设备,不需要复杂的办公条件,可以自己修炼,所以虽不如某些热门技能吸引人,但如果你有兴趣,容易练就一定水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一点儿也不过时。学习技能不应该首先考虑是否热门?是否有用?而应该评估一下你能做到多好?某些技能也许可以带来高薪,可是如果你拼尽全力只能做到60分,也不会有多大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