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年仅15岁的黄濬来到北京,就读于京师译学馆(今北京大学前身)。因其年少聪慧,颇为在京的陈宝琛、严复、林纾等福建同乡父执所赏识。其后,他又以才名曾受知于当时的政界巨擘梁启超,乃至于与诗坛领袖樊增祥、陈三立、傅增湘、罗瘿公等人过从甚密,并随之与当时国内名盛一时的书画俊彦、文人学士、诗词名流、显宦子弟如杨度、陈师曾、张大千、徐志摩、况周颐等过从密甚。于1932年得国民党政府主席林森引荐,入由汪精卫主持的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任秘书。后来因为向日本出卖情报,被在接头时当场人赃俱获,后以汉奸罪处决。
30年代前后,黄濬以其在掌故考据方面的厚实学养,曾在《中央时事周报》杂志上,连载了其笔记体文章《花随人圣庵摭忆》。此作所述文史掌故,因其若干篇什无不以材料翔实、论述完备,文字清丽、华采灿然的显著特色而广泛传播,故其作品备受学人青睐。
史学大师陈寅恪偶读黄秋岳的《花随人圣庵摭忆》,有感而发,题律诗一首,云:“当年闻祸费疑迟,今日开篇惜此才。世乱佳人还作贼,劫终残帙幸余灰。荒山久绝前游盛,断句犹牵后死哀。见说樊台花又发,诗魂应悔不多来。”诗毕,陈还题跋于后,云:“秋岳坐汉奸罪死,世人皆为可杀。然今日取其书观之,则援引广博,论断精确,近来谈清代掌故诸著作中,实称上品,未可以人废言也。”
正是由于有这些诗坛大佬们的称赞,因此便使得黄濬才名远播,极受当时的《四朝诗史》《光宣时诗坛点将录》等诗学专著所推重。
据悉,这件作品将在6月9日举行的华宇春季书画拍卖会中上拍。您可拨打400-021-1788进行拍品咨询登录 www.huabid.com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