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0: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3月02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怀着刻意
选择原始呼唤
黄梁
■ 天眼
■ 雪域
  ◆ 黄梁

  不同于观光留念的拍拍照照,沈志文教授镜头下记录的黄石公园是“会说话”的。看得出来,沈教授的作品并不是随手一拍,再加点后期制作起个名就完事的,他的作品一般都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后才按下的快门。这不仅是说他拍摄的角度、光线如何巧妙,光是技巧许多摄影爱好者同样可以做到,他最难能可贵之处是在于对眼前的景色能先行做出一番思考。

  万里晴空下,苍茫的岩地中央,一潭青蓝色的泉眼引人注目,此情此景会让你想到什么?我猜想,沈志文定是怀着一颗对自然最敬畏的心凝视着这片土地的吧!不然他怎么会认为,这小小的泉眼是一副“天眼”呢?这是何等的赞美啊!当我看到这幅《天眼》的时候,我被深深地震撼了,单是这个池子或许担不起“天眼”的赞誉,然而看到整个画面时,我不得不承认这名起得实在贴切。

  他的镜头刻意寻找着真实,自然是什么样,他就拍什么,因而他的作品中每一个色调都是原始却包含深意的。

  想象力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就是生命力。甚至可以说,每一个艺术家的风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拥有怎样的想象力。沈志文教授的想象力让他的作品展现出了东方文化神秘而浓郁的沉静美。

  虽然取材于美国的黄石公园,但是每一张作品流露出的都是中国味道。沈志文教授用东方人的思想想象着、记录下黄石公园的美景,这种中西视角的迥异既让东方人感到新鲜,也同样能让西方人深深沉醉,这其中关键就在于他创造出了自己的艺术语言。作为东方人,我居然在题为《地壳初貌》中,“看到”了青藏高原的日照!截然不同的景致却有着如此神似的精神体现,这就是沈志文的创作风格。

  现代文明发展太快,很多东西我们还来不及细细留心就可能消失。在这样的快节奏中,沈教授却还能静下心来,走在寻回原始生命之美的路上,他何尝不是在提醒人类要拾回对大自然的感恩?不同于后现代艺术用颓废怪诞来张扬,他用最饱满的生命力却同样有力地呼唤着!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中国新闻
   第A08版:3·15专刊
   第A09版:3·15专刊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服务指南
   第B03版:财经/大势分析
   第B04版:财经/投资基金
   第B05版:财经/百姓沙龙
   第B06版:上海人家
   第B07版:职场方圆
   第B08版:拍卖指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10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12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
   第B16版:连载
怀着刻意 选择原始呼唤
镜头艺术的神圣化想象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B10怀着刻意
选择原始呼唤
2013-03-02 2 2013年03月0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