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1: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本版列表新闻
~~~——“谢友苏画展”观摩有感
~~~——“谢友苏画展”观摩有感
     
2013年03月02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细节的真实与共鸣
——“谢友苏画展”观摩有感
周锦尉
■ 不问来世轮回路 只惜今生桑榆情
■ 不堪扰
■ 养得孝顺子 此刻最舒心
  春节长假,与家人驾车赴姑苏城游玩。平江路是一处散发着浓浓“江南风范”的名街,近年来整修以后,吸引着无数慕名而来的游客。过了一座青石板桥,踏着细石小路,我们走进“谢友苏画展”观摩。

  这是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市井人物百态图,画家以娴熟工笔画功底,描绘了市井生活细节。取材凡人小事,又有一种不寻常寓意:爷爷让孙子挠痒时的舒心,借墨镜窥视美女的街男之晃悠,光屁股男孩助母亲晾衣的可爱,壮汉重操儿时“斗鸡”的乐趣,耄耋老人的桑榆情……谢友苏的画构思独到,精细而又夸张,憨态可掬,惟妙惟肖,给人恬淡的幽默感。

  世界上时时刻刻发生数不尽的大小事情,有些琐碎得似落叶飘忽,稍纵即逝。但在谢友苏眼中,生活的细枝末节,加以提炼,皆可作为好题材。倘若《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宏观”的全景式构图,反映民众市俗生活和商业经济活动,而谢友苏的作品则是一部“微观”的发生在家庭、街坊中的长长的连台本戏。画家善于透过细部去刻画人性,表达人间的亲情、爱情、友情、乡情,诉说人间真善美。文学艺术理论认为,细节、细部的真实更打动人。谢友苏作品很通俗,以小见情趣,不乏道德情操的显露。

  谢友苏是“老三届”,父亲谢孝思、母亲刘叔华都是著名画家,受家庭熏陶,自小就喜欢画画。即便在上山下乡的“蹉跎岁月”期间,也没有放下那支画笔。大量的速写画稿,为以后的创作打下扎实的基础。1977年他回城当了影院的美工,专业从事电影海报创作,这使他有机会学习更多的绘画知识,积淀绘画技巧,在美术的“百花园”中,创立自己的画风,是一朵可爱的“小花”。    

  周锦尉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中国新闻
   第A08版:3·15专刊
   第A09版:3·15专刊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服务指南
   第B03版:财经/大势分析
   第B04版:财经/投资基金
   第B05版:财经/百姓沙龙
   第B06版:上海人家
   第B07版:职场方圆
   第B08版:拍卖指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10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12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
   第B16版:连载
普通行业普通人
细节的真实与共鸣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B11细节的真实与共鸣 2013-03-02 2 2013年03月0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