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纪存世的作品并不算很多,其绘画风格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水墨为主,略施淡彩,用笔较为豪纵;另一类则是设色浓丽,用笔工致,具有富丽的宫廷装饰趣味。这幅作品展现的是一棵枝干粗壮的老梅树,梅花在冬日的寒雪中争相怒放,5只斑鸠蜷缩着蹲在树干上,整幅作品构图干净利落,十分大气。画家为了要表现冬天的雪景,采取了在绢地上用淡墨渲染的手法,只在树干的上部留出空白,自然就显现出厚厚的一层白雪。梅花的老干新枝,用笔也有所不同,老干运笔厚重,新枝下笔快捷,二者对比十分强烈。5只小鸟,动态不大,却极有生趣,采用“没骨”画法,茸茸的羽毛,用笔不多,质感的描绘却很到位。满涂的淡墨将冬日的阴霾气氛渲染得非常强烈。
斑鸠是一种祥瑞之鸟,也与民俗有关,所以古人对斑鸠颇多好感。《水经注》引《风俗通》曰:“俗说高祖与项羽战于京索,遁于薄中,羽追求之。时鸠止鸣其上。追之者以为必无人,遂得脱。及即位,故作鸠杖以扶老。”斑鸠的描绘在传世名作中很常见,如宋徽宗赵佶《桃鸠图》、元代钱选《桃鸠图》、明代边景昭《三友百禽图》都有十分出色的表现。
吕纪早年在家乡学的是边景昭的画风,工整细致,被征召进入宫廷以后,因为看到林良的画风极为时尚,故而所作也多为水墨淡彩一类的作品,而到了后期其画风又回到工笔重彩的路子上。吕纪画风的变化,尤其是由水墨淡设色画转为工笔重设色画,其直接的原因看来是为了适应不同皇帝的不同口味。具体说来就是弘治皇帝的欣赏口味不同于他的父辈成化皇帝,前者欣赏林良的写意花鸟画,后者喜欢工笔重彩花鸟画,从而造成了吕纪绘画风格的前后区别。而这幅《红梅斑鸠图》轴,正好是反映了他画风变化时期的作品,尤为可贵,应当是吕纪中年时期画艺成熟的佳作。
在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历史中,素来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黄家”指的是五代西蜀至北宋初的画家黄筌和他的两个儿子;后者指的是徐熙、徐崇嗣父子。由此形成了花鸟画中的两大流派。一般说来,宫廷绘画中更多的是富贵的画风,而在民间则是野逸的画风在流行。但是也不尽然,大凡一种绘画风格流行之后,便会对周围及以后产生影响,于是花鸟画中“富贵”和“野逸”这两种画风就在演进中又不断地相互渗透和融合,它们之间的界线也逐渐不是那样分明了然了。从吕纪的这幅《红梅斑鸠图》轴中就可以明显地看到这种既有区别又有相互渗透和融合的现象。方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