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的老人黄菊芳,就是当年招收少年雷锋到湖南省望城县委机关工作的考察人,是她发现了雷锋并把雷锋送到了望城县委机关当公务员。“当年,望城县委机关准备从农村招收一名工作人员,物色人选的任务交给了我。经过多方调查,我了解到雷锋苦命的身世,也了解到他对党、对社会主义深厚的感情,于是建议录用他,并有幸与他共同工作了一年多。”
一眼看出一棵好苗子
1956年7月起,雷锋在生产队当了近三个月的秋征助理员,负责征收公粮工作。很快,他就被当初送他去读书的安庆乡乡长彭德茂调到乡政府做了一名全天候的通信员。通信员的工作就是送信、传话、接待客人、泡茶、打扫卫生……
这一年,由于望城县委机关的交通员陈厚明参军去了,需要增补一人来顶替他的工作。8月上旬,时任县委组织部干事的黄菊芳先后到杨桥、桥驿、望岳等七个乡物色人选。时值酷暑,热气逼人,几天下来,干部情况倒是了解不少,但适合交通员的人选却一直没有中意的。抱着“不完成任务誓不回县”的念头,黄菊芳来到了与望岳相邻的安庆乡。
到了安庆乡政府,乡长彭德茂不在乡上,说是下联组去了。堂屋中,三张方桌的两侧坐着八名男女青年正在造秋征花名册。黄菊芳坐在堂屋里,一边等彭德茂,一边与他们搭起话来。圆脸蛋、笑容可掬、举止中透出几分机灵的雷锋引起了黄菊芳的注意。她一眼看出雷锋是棵好苗子,可担心他个头太小,交通员的任务太重。
随后,黄菊芳和雷锋聊了起来。在谈到家庭的情况时,雷锋的笑容消失了,眼睛一下子红了,显得非常伤心。他告诉黄菊芳,他为自己的苦难家史写过一本小册子。黄菊芳正想了解他的书读得怎样,就说:“好呀,你回去拿给我看一看。”接着,其他几个青年分别给黄菊芳介绍了雷锋的身世和当前的情况等。
不久,彭德茂回来了,黄菊芳向他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同时把看中雷锋的情况与他交换了意见。彭德茂先是沉思了一下,继而吸了一口气,意味深长地说:“这个伢子命真苦啊,全家五口人,解放前不久的三四年里,相继死去了四个,现在就剩下了这一条根,当时还不满7岁。解放后,1950年伢子已经9岁多了,乡里免费送他读书,今年刚刚完小毕业,他不想再给乡里增加负担,立志要参加革命工作。你这次来我们乡上选人,想把他选到县里去工作,第一,你是看准了,他确实是棵好苗子,靠得住,又勤奋;第二,你做了件好事,因为他家里只剩下他一个人,生活也不方便。”
黄菊芳正准备与彭乡长详谈时,雷锋上气不接下气地跑来了。彭德茂向他介绍说:“小雷,黄干事是县委组织部的,去年还是我们七区的区长,她很关心你、同情你。”雷锋听着,顿时泪流满面,带着几分恳切、几分焦虑的心情对黄菊芳说:“黄干事,请你一定要帮忙给我介绍一下工作,我不愿一个人待在屋里,我要参加革命工作,我要报答毛主席和共产党的恩情。”
说完,雷锋递给黄菊芳一本小册子。那是一本用红纸折的共8页的夹页册,长约6寸,宽3寸多,封面上用毛笔中楷直书“苦难的家史,我的理想”。“苦难的家史”写的是旧社会怎样夺去了他家四条人命,以及他成为孤儿以后所受到的苦难;“我的理想”部分则写自己在解放后得到毛主席、共产党给他的关怀,孤儿过上了好日子,免费上了学,立志要向黄继光、董存瑞、刘胡兰、赵一曼学习,愿意到最艰苦的地方去锻炼、工作,以报答毛主席和共产党的恩情……
读完雷锋的那本小册子,黄菊芳久久难以入眠,心中既充满喜悦,同时也夹杂着一些不安。喜的是发现了雷锋这样一棵好苗子,对党、对毛主席有感情,有远大志向;不安的是,雷锋个子矮小,组织上是否同意录用他,自己还没有底。
在进步面前寻找差距
回到县委机关后,黄菊芳除了向有关领导汇报了下乡的工作情况外,还专门向县委书记张兴玉详细汇报了雷锋的情况,同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张兴玉说:“你对阶级兄弟有着浓厚的感情,这是好的。但是小雷既然个子矮小,交通班里的工作很艰巨,他能吃得消吗?”黄菊芳说:“这个问题我也考虑过,你看能否调整一下,把小陈换到交通班,把小雷放在你身边当公务员。”
张兴玉和蔼地点了点头,说:“那就先试试看吧!”黄菊芳随即请示道:“万一试用不适合,就介绍他到县印刷厂当工人行不行?”张兴玉当即同意录用这个被黄菊芳极力举荐的小伙子。
雷锋最终如愿以偿。1956年11月17日,他身着蓝衣青裤,穿一双力士鞋,挑着一个小木箱和一床破旧被子,到望城县委报到上班。
当天下午,县委书记张兴玉正在办公室处理文件,突然有人急急地敲门:“张书记!张书记!”张兴玉拉开门一看:“嗬!是彭乡长来了,快请里边坐。”彭德茂笑着对张兴玉说:“张书记,我给你把小雷送来了。”这时,张兴玉才注意到彭德茂身后还跟着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个头不高,穿着有几个补丁但却洗得干干净净的衣服。雷锋见到县委书记后显得有点紧张,怯怯地叫了一声“张书记”,那窘相就像一个很少出门的农家闺女。
当时,望城县委机关在高塘岭,在一片荒山上,没有高楼,没有道路也没有像样的工厂,树木也没长起来。当时经常在县委机关的人只有三十几人,来了一个新同事,大家很快就都知道了。当时的宣传部干事李仲凡回忆道:“雷锋个子不高,一脸孩子气,很引人注目。他由乡下来到县城,而且进了县委机关,第一次遇到这么大的场面,陌生、新鲜也很好奇,他到每个房子门口都望望,把电话机、油印机、交通班的几部单车等很少见过的东西仔细看了个够,不时跟大家问问……很快就跟大家都搞熟了。”
黄菊芳回忆说,那时县委机关的工作人员绝大部分都是年轻人,就连县委书记也不过30岁出头,雷锋看到这些大哥哥、大姐姐在年龄上只不过比自己大六七岁,可是入党却都有好几年了,他既敬佩大家,又为自己感到焦急,他对别人说:“我要快马加鞭了。”
黄菊芳记得一个星期六的晚上雷锋到她家里玩的情景。雷锋兴奋地对黄菊芳说:“我翻身不忘党和毛主席,这次能到县委机关来工作,我要感谢你这个引路人啊。”黄菊芳说:“这是组织上决定的,你要感谢的是组织。”雷锋说:“我家里没有一个亲人了,我来机关的先后情况,你算是最了解的,为了今后更好、更快地进步,我要请你多多帮助、指正,我比你小8岁,拜你为亲姐姐,做你的亲弟弟,可以吗?今后我就叫你大姐姐,因为按我家兄妹排来你为大。”黄菊芳看到他诚恳的样子,笑着说:“好吧,不过在革命阵营里、在我们机关里,年轻的同志都跟你的亲兄弟姐妹一样。”雷锋笑眯眯地点了点头。
三个多月后的又一个晚上,雷锋到黄菊芳家。他惊奇地问黄菊芳:“大姐姐,我听同志们说,你还是我们县委会机关的党支部书记啊,今晚我专登此门,不是向你个人,而是向组织汇报我的思想的。”随后,他告诉黄菊芳:“‘思’,就是思念毛主席,昨晚我做了一个好梦,梦见我上北京看到了毛主席,真是高兴极了,感到又香又甜;‘想’,就是想争取入党——大姐姐,要入党,必须要有哪些条件呢?”这时,黄菊芳告诉他:“你还属于25岁以下的青年,要先创造条件加入共青团组织,共青团是党的助手,你今后要积极工作,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密切联系群众,创造更高的条件再争取入党。”雷锋听后,默默点头。
次年2月的一天,雷锋特别高兴地对黄菊芳说:“大姐姐,我是共青团员了!”黄菊芳笑了笑:“我当然知道,祝贺你的进步。听说你还被评为县委机关工作模范哩。”雷锋微笑着点头。
雷锋进机关后,以诚实、热情、勤奋赢得了大家的高度赞扬,工作上一帆风顺,组织上同志们都特别关心他的成长。有一段时间,大家发现他产生了骄傲自满的苗头,组织上决定找他谈话。一天中午,雷锋正在宿舍里一页一页地翻阅团章,看到黄菊芳来了,非常高兴,征求她对自己学习的意见。
既然雷锋主动地提出来了,黄菊芳便敞开思想和他谈起来,她说:“你的学习和工作确实搞得不错,政治上要求进步,我们都很欢迎,但是你要注意的是,在同志们的赞扬声中,头脑要冷静,在进步面前要找差距,一个人总不是十全十美的。据反映,你最近一段时间有一点骄傲情绪,不知是不是真的,总之,你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雷锋马上说:“组织上掌握的情况没错,我认为自己到机关以后,领导上相信我、重视我、表扬我,我没有把这些当成是对自己的鼓励,相反地认为有些同志虽比我早进机关工作,但是有些地方还不如我,我就有点瞧不起他人了,但没有想到这就是骄傲。”
黄菊芳接着说:“是的,这就是骄傲自满的表现,它的危害很大,如不及时改正,就会脱离群众,乃至变成你进步的敌人。今后千万要注意,耳边要敲起警钟,时刻鞭策自己,争取不停地进步,才对得起党,才不会辜负党对你的期望。”雷锋接受意见很快,痛心地说:“我到机关,同志们对我情同手足,工作上、生活上都非常关心我,当我有点进步的时候就瞧不起别人,这是很不对的,我发誓一定改正缺点,时刻警惕骄傲自满这个看不见的敌人。”
随即,黄菊芳又与他一道学习了毛泽东主席在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的报告,雷锋拿出钢笔、记录本,一边学,一边记下了有关重要部分,譬如:“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黄菊芳回忆道,从那次谈话后,雷锋进步很快,时刻注意严格要求自己,同志们对他的反映也更好了,组织上对雷锋毫不隐瞒自己的缺点、闻过则改、言行一致的表现十分满意。因此,机关党支部根据他的表现和入党的迫切要求,曾经研究过把他列入纳新的计划,由大家负责培养。
助人为乐到每个角落
雷锋上班后,简直把单位当成家一样。当时,县委办公室只分配他负责打扫县委书记张兴玉的办公室、会议室的卫生以及打开水。可是雷锋连同其他办公室的卫生和开水全包了不算,还坚持天天打扫办公楼楼上、楼下、走廊的卫生。
据黄菊芳回忆:当时望城县委会机关院子里,有部、办、委等十多个部门,人手少,事情多,生活条件还比较艰苦。就拿开水供应来说,都是靠灶上来供应开水,经常是水开了无人打,水没开又有人要,有些单位人一忙起来便打不到开水,一些办公室的热水瓶常常是空的,工作人员口渴了喝不上水,客人来了泡不上茶。雷锋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时隔不久,他与厨房里的大师傅商量好了,坛瓮里的水一开就请师傅摇铃子,发信号,他就把各个办公室的热水瓶统统提去灌开水,然后再送到各个办公室。
后来雷锋的工作增加了,除了打扫卫生的工作外,还负责机关门卫工作,床铺就在招待所的传达室内。他见到同事总是笑脸相迎,对谁都非常热情,机关里的人都很喜欢他。当时的同事钟光仁回忆,雷锋笑起来还有两个小酒窝,“挺逗人喜爱的”。
雷锋总是闲不住,手不停脚不停地忙个没完,眼里处处都是活。当人们让他少干点活的时候,他总是说:“干这些小事累不着,我现在干的这些活比起在地主家干的,那不是少很多?现在我是为自己干事,就应该多干点。”
有一天中午,雷锋来到黄菊芳家中,看到地上扔着一块小孩刚换下来的尿片,他弯下腰拿起来就要去洗,黄菊芳连忙将尿片从他手中夺了过来,不许他去洗。雷锋有点不好意思地说:“这有什么关系,我自愿的!”黄菊芳坚持说:“不许你洗,也是我自愿的!”说完,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笑起来。隔壁邻居听到笑声,前来想看个究竟,可雷锋又抱着黄菊芳的小孩到外面玩去了。邻居们都说:“这个小伙子不怕累、不怕脏,到处找别人的事情做,他助人为乐,助到了机关的每个角落。”
黄菊芳说,群众的评价一点都不假,当年在县委会的机关里,不论是打扫公共卫生,还是绿化环境为树苗浇水、除草;不论是接待外来的客人,还是帮别人买米、挑水、买煤,雷锋都是主动的、热情的,同时也是默默无声的。“雷锋特别喜欢做好事。雷锋将需要帮助的家庭的情况都记录下来,哪家什么时候需要买米了,哪家什么时候需要买煤了,他都清清楚楚,主动去做。那时候,县委机关附近家家户户都知道雷锋。”
雷锋在县委机关,做得最多的是通信员工作,具体就是送信、传达文件。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望城县,除了长沙至宁乡的石沙子公路穿过,其他再也没有什么像样的路了,贯通区、乡之间的唯有羊肠小道,交通工具除了县里机关屈指可数的两辆自行车外,就全靠人腿来完成。那时县、区、乡之间的上传下达,主要靠县委交通班的人步行传递,可见工作的辛苦程度。
县委的领导班子晚上开会,有时开到深夜。雷锋总是坐在隔壁房里看书,陪到深夜。直到散了会,他把会议室收拾干净,把门窗关好,才肯去休息。
雷锋的这段经历,对他日后的行为有重要的影响。在县委机关大院内,能接触到领导又能接触到老百姓,使他的视野比一般的同龄人要更见多识广,他拥有更多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例如:他比—般的年轻人更早接触到《毛泽东选集》;他还可以在县委书记的介绍下,与见过毛主席的劳动模范冯健姐姐建立比较好的关系;他甚至在18岁的时候成为当地第一个拖拉机手,这是一个让当时所有年轻人都羡慕的工作。而因为年纪小,县委机关安排他从事的都是打扫卫生和跑腿等琐碎的工作,使雷锋慢慢懂得了“螺丝钉”的道理,认真去做好每一件小事情,并做出成绩来。
在采访期间,记者无意间得悉黄菊芳的丈夫杨准之也曾与雷锋有过大量的接触。当年,杨准之是望城县公安局副局长。杨准之回忆说:“雷锋经常到我家来。我大他10岁,很喜欢这个小鬼,他比较机灵、活泼,工作认真负责,人家有困难,他都主动去帮,不是他分内的事也帮忙干。他给县委书记张兴玉当公务员,我们给他配了一把驳壳枪。作为小孩,他喜欢玩枪,爱打枪,经常练枪。那个时候,他工作的县委机关与我们公安局只有四五百米远,于是他经常找我,没有子弹就嬉皮笑脸找我要。考虑他工作需要,一般情况下我都会满足他的要求。”
黄菊芳说:“雷锋曾经从鞍钢回来看过我一次,当时我在政治上不如意,他回来时就劝我说:‘大姐姐,你不要悲观,你的问题一定要相信党,党始终会跟你搞妥帖的。’他的话很有远见,很鼓励我。”黄菊芳没想到这是自己与雷锋的最后—次见面。
“在雷锋的人生履历中,没有叱咤风云的一页,他的伟大都是由一件件平凡细小的事聚集而成的,是平凡凝成的伟大,矢志铸成的必然。”黄菊芳认为,当前,开展学习雷锋的活动很有必要,雷锋精神不能丢!“学雷锋其实很容易,就是发自内心的一个想法:做人做事,积极向善向上!” (摘自《纵横》201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