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澳大利亚的朋友告诉我说,他们那里的蜘蛛特别大特别多,而且都是“散养”的,因为政府不允许伤害这些生命。当时听着只觉得很有意思,现在想想更觉得澳大利亚的环境保护意识实在是面面俱到。几乎每次在澳大利亚参观艺术展,都能感受到低碳环保的理念。
装置是一种对创作材质选择性非常广的艺术形式,正因如此,选择什么材料,利用怎样的形态来表现艺术家的思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艺术家拥有怎样的创作理念,去年在悉尼新南威尔士博物馆看到的装置艺术展,让我不得不感叹,真是细节出真知啊!展厅里,一件仅仅由木条构成的装置很是引人注意,虽然没有丰富的色彩,也没有锋芒毕露的张扬,就这样安静地立在中央。走近看便能发现,木条本身是由一些零散的木片合并而成,接缝处可以看出这些木材都是循环利用而来的,再观之整体便恍然大悟,这一整条木材没有首尾,整体就是一个圆环,这不正好又与“循环”挂上钩了吗?这轻巧的一抹原木色简单到没有任何过多的艺术打磨,恰好又能联想到了环保也是这么简单。
同样令我感到惊奇的还有另一件作品。带着自然纹路的矿石每一块都带着尖利的锋芒,带着原始的狂野,奇妙的是,这些面露“凶相”的小家伙却紧密地围成一个圆,似乎相互依偎在一起。我的想象力又一次不可收拾了,总觉得这些从矿坑或是山壁上分割下来的小石块们就像是失去父母庇护的孩子,无法适应这个人造的世界,显得叛逆又无助。我不知作者找到这些矿石的时候是否和我有同样的感受,至少我读出了“自然”与“回归”的字眼。
(本刊澳大利亚悉尼专稿,作者为悉尼大学人文学院讲师、本刊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