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预防肾脏病
在第8个“世界肾脏日”到来之际,上海市医学会肾脏病分会主任委员丁小强教授今天代表全市400多位肾病专家,向申城市民发出一份“健康肾脏,美好生活”的倡议书,期望人们了解由于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发病率的上升,也由于不规范使用药物、环境污染和人口老龄化等诸多因素,肾脏疾病日益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
倡议书强调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积极对应肾脏病的预防和治疗,其中健康的生活方式尤为重要。人们应该做到:
■ 每天适当饮水;
■ 饮食清淡、少盐;
■ 戒烟,避免酗酒;
■ 适当锻炼,维持合适体重;
■ 积极防治各种感染;
■ 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肾病可防可治。
无论高危人群或普通人群,建议每年定期接受尿常规、肾功能和肾超声等肾脏检查。一旦诊断患有肾疾病者,应该在医护人员指导下积极、合理地治疗,力争治疗达标,避免滥用药物。
10种病人属高发人群
丁小强介绍说,有10种疾病患者属于肾脏病的高发人群,更需要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努力控制危险因素。
■ 十大高危人群包括:糖尿病;高血压;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心、脑血管疾病(中风);肿瘤;肝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风湿病;肥胖;长期服用可疑肾毒性药物者;家庭成员中肾脏病者。
今年“世界肾脏病日”的主题是“防治急性肾损伤”。 沪上各大医院的百位肾脏疾病专家今天上午在光大会展中心举行大型义诊,为市民提供免费咨询服务,并由新华医院蒋更如教授、第六人民医院汪年松教授、长征医院叶朝阳教授开设“如何防治急性肾损伤”“怎样早期发现和正规治疗肾脏病”和“谈谈药物与肾脏”等专题讲座。
相关链接
“上海市急性肾损伤协作网”今启动
鉴于急性肾损伤(既往称为“急性肾衰竭”)发病率、死亡率居高不下,病因涉及临床多个学科,其预防、诊断和治疗需要多学科密切合作,而迄今国内外尚无较大人群或有代表性人群的急性肾损伤流行病学确切资料,也没有急性肾损伤相关的大型临床科研协作网络,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领衔建立的“上海市急性肾损伤协作网”今天同时宣布启动。
这一新合作平台的建立,将有助于获得上海地区相关的流行病学资料,为进一步建立急性肾损伤发病风险评分系统、制订早期诊断和治疗规范及临床路径提供支持,目前已有全市30余家医院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