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周围朋友说:上海遍地是黄金,只要你有能力、能吃苦,一定能获得回报。而当周边朋友这几年房子变大了,皮包也鼓了,车子变豪华了时,我也收获了我自己的幸福。志愿服务是我的工作,而老年人则是我的工作对象。
2008年,我第一次参加志愿者服务,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家里人之外的老年人,我的心第一次被触动,不是人们常知海枯石烂的爱情,不是你侬我侬缠绵,而是那些长者手挽手相扶的经过,那些互相夹到碗里的饭菜。
第一次我感到不安,甚至受不了那种“特殊”的气味,而当其他志愿者同伴与老人们相谈甚欢时,我感到非常局促,躲在角落,如果不是撤退的路被挡住,我一定当逃兵。那时,有位老人拉住了我的手说:“小弟弟,第一次来,以前没见过你吗,来,我带你看看我们的曲谱。”我被那双粗糙得有点刺痛的手拉着,来到她旁边,听她唱着曲谱上的歌曲,我本能地点头和附和。那位陆阿婆那年90岁,每次有志愿者来总是打扮一番,我们从此成为了好友,她好客、热情、阳光,与其说,我为她提供志愿服务,不如说他们告诉了我们生命的意义。就这样,我变成了长寿敬老院的“常客”,和我一起的伙伴也越来越多,我们的志愿内容就是想办法让他们快乐。
刘阿婆是位新人,2012年才进来,刚来敬老院时时常不合群,有事还自己唱戏,其他老人感觉怪怪的,而我从和她聊天中得知她早年喜欢唱戏,还参加过比赛得过名次,我就产生了为她举办场个人演唱会的想法。与志愿者商量后,我们就积极地筹划起来,有名女志愿者报名担任化妆师,有两名白领自己出钱去西宫借了两套戏服,而我开着电瓶车搬来一只流动音响,一切准备就绪。演出非常成功,有的志愿者还带来下一代做起热情观众送花,现场派头实足,圆了刘阿婆的唱戏之梦,其他老年人也兴致勃勃,准备下次一展身手。而我们就像梦想实现者,努力着让这些可爱的老人每天都快乐,充实,有期待。我30岁那年,选择做一名全职为老服务的志愿者,那些长者快乐,至今仍是我继续的动力。
开始的路很艰辛,没有收入,又要策划、组织志愿者活动,精力有限,前几年的积蓄用得差不多了。而当妻子知道后,并没有反对,反而承担了家庭重担。俗话“家和万事兴”,在2010年,我们得到了政府和企业家的关注和支持,我终于圆梦实现,把志愿者服务作为了自己事业。有很多人问我,你的梦想是什么?我的回答很简单,人一辈子精力有限,而我在三十而立之年选择了“公益敬老”的道路,我的梦想只想把这一件事情做好。现在的我,虽然收入比不上同年龄的人,但我很知足,因为那种工作的幸福感是用任何金钱换不来的。
彼此的交流,期待栀子花开的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