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友钟先生多年前收藏了几个清早期的青花酒杯,每个酒杯上各有一句分别代表“春”“夏”“秋”景的回文诗,唯独缺少一个“冬”景的酒杯,后来他也一直没遇见过“冬”景的酒杯。近日他把多余的一个“春”景酒杯送给了我。青花小酒杯口径为8cm,高5cm,底足3cm。碗底写一“福”字。“春”景酒杯外面周边有一句回文诗:“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行草十个字,率性、随意。经查阅,这四季回文诗是清初女诗人吴绛雪为咏四季所作,原诗为:“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注:就是“冬”景一句回文诗有几个不同版本,如“透”与“黑”字、“灸”与“济”字、“寒风”或“寒冬”一词的不同。)
在这首回文诗中,正反读念都很流畅,意境优美,中华文字的魅力窥见一斑。仅从“春”景一句回文诗的正反吟读,就至少可形成四句诗:“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这是一幅莺啭岸柳,晴春明月的醉人风光图。其他“夏”“秋”“冬”景的三句诗以此类推。
顺便想说一下,无独有偶,文学上有后天人为所作的回文诗,遗传上则有先天遗传的DNA回文结构。遗传物质双链DNA中含有的二个结构相同、方向相反的序列称为回文结构,每条单链以任一方向阅读时都是一样的。DNA回文结构有的可能是一种特别的遗传信号,它可没有回文诗那样富有诗意,不能像回文诗那样随意的“反读”或加“标点跳开读”等,否则人体新陈代谢就有可能会发生错误、紊乱,甚至产生疾病。
吴绛雪(1650-1674),女,名宗爱。生于顺治七年(庚戌),浙江永康县城后塘弄人。她在11岁就写出了如此诗句:“画桡缥缈欲凌空,两岸桃花映水红。三十里湖晴一色,春来都在晓莺中。”更让人惊叹的是一个年轻的女子为了永康全城百姓的性命,吴绛雪自己跳崖坠亡,生命戛然而止于24岁(康熙十三年),让人唏嘘不已。
中国历史上曾有过一些美女、才女及烈女,但是集“三女”一身的好像几乎没有,默默无闻的女英雄吴绛雪,不知是否算一位。一个清代小酒杯让我学到知识,更没想到其背后会隐藏着一个弱女子吴绛雪取义成仁的壮烈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