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见到一串漂亮的珠子,色泽莹润,大小匀称,抚之若玉,却比玉多了一丝柔韧与温暖,朋友介绍说这是极为珍贵的清代金珀手钏,初听之下不是很理解,因为我将其理解为传统的金银器物,其实金珀非金,而是一类琥珀,同样手钏绝非单独的串珠,而有独特的寓意和内涵。
明代谢肇淛《五杂俎·物部四》对金珀有明确的记载:“琥珀,血珀为上,金珀次之,蜡珀最下。”是以,所谓金珀者,绝非古玩圈里被人以讹传讹的“金魄”或“金之魄”,而是金黄色的琥珀。是以色之深浅所分的一种琥珀类别,珀中透明的称为琥珀,不透明的琥珀称为蜜蜡。如依据专业角度来讲的话,黄色系的称为金珀。金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在古代被称为“财石”,其色彩鲜亮,华贵引人,具有富贵之美。其金黄色的光辉会带给人们财运和福气,也会带来更多更美好的与人相处的机会,所以自古便是一种绝妙的装饰品。
同时,金珀是一种极其娇贵的饰品,它不像金银、玉石一般“水火不侵”,而更容易受到环境及佩戴者的伤害。因为金珀性脆,硬度低,宜受外力撞击,应避免摩擦、刻划,防止划伤、破碎。
现在大家都习惯将串珠手串成为“手钏”,但并非所有的手串都可以称为手钏。手钏过去也叫“十八子”或“二十五子”,钏来源于镯,几个手镯合并在一起,通常为七或九个,才会被称为“钏”,钏又叫“跳脱”,此词是外来语。所以手钏有一定的数量要求,我所见到的那串金珀正好为二十五粒,所以被称为手钏无疑。只是手钏的称呼延续到后来,变得有些宽泛,不论珠子树木,或者将金银条锤扁,盘绕成螺旋圈状都称为钏。不过只有比较讲究的藏友,才会对手钏的具体数量保持敏感的态度。
一件清代二十五粒金珀手钏,散发着圆润持久的光芒,且不说其代表了手钏的真正含义,金珀虽然不是金子,却远比金银更加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