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赣榆县东部海上,有座小岛叫秦山岛。在这小岛山脚下,有一条由砾石天然垒成的石路。据古籍《江南通志》记载秦山:“水底有神路,三十余里,阔数丈,由岸直抵山下,故老谓始皇筑。洪被浸激,迄今不圮,潮落可搴裳而涉也。”它就是所谓独步华夏、绝无仅有的秦山神路。传说路上铺满了色彩斑斓、多姿多态的奇石。2004年盛夏的一个周末上午,我经赣榆县机关一位熟人介绍,搭上了一条去海洲湾捕鱼的渔船,登上了小岛并在岛上留宿了一夜,经历了一次难忘的觅石游。
秦山岛坐落在黄海中,面积不到0.2平方公里,全岛狭长形,呈单面山形态,东西长1000米,宽200米,分为东、中、西三峰,岛上名胜不少,有千年古亭、李斯碑、徐福井、天妃宫、受珠台等20余处景点,五六十年代这里曾是我国海防重地,岛上密布地下坑道和战壕,80年代末驻军撤出。我去时,岛上的旅游尚未对外开放。只见岛上风景绮丽,山青树绿,山茶花盛开在山沟中,煞是温馨美丽。我打听到探神路的时间尚早,于是将行李先安顿好。房间是部队过去的营房,虽不大,但收拾得很干净,里面陈设很简单,就是一张床、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卫生间没有,要到户外的一个简易公厕。
下午,我轻身简装,只带了一个蛇皮袋就来到了海滩神路。只见岛的西南方向海水已经开始活跃起来,不断地涌起雪白的浪峰,顺着海中灯塔方向看,一条红线隐隐显露出来,逐渐拉长,蜿蜒着直通大海深处,我顿感神路确实神奇美丽。我边走边看,这里遍布的砾石,其实大多为鹅卵石、片麻岩、石英岩和大理岩,从形、质、色、纹角度来审视,虽然没有水石中的彩陶石那样华丽、没有来宾石那样多姿,但绝不亚于水石中的三峡石、黄河石。每一块砾石是那么质朴、黯淡,其中像汉白玉的石头居多,表面也有各种纹理,因每块石头受潮涌浪击的角度不同,经自然涤蚀,形成的姿态、个性差异迥然不同。我一心专注在挑石、拣石过程中,不知不觉两个小时过去了,拣了半袋不到就已经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了,这时我抬头向前看,只见海面风力渐增,一改微风荡漾的温柔面孔,伴着哗哗的滔声,一波波追逐而来的小浪将脚下的碎石击得四处飞溅,我知道潮水开始上涨了,我也该停止了。我将所拣的石头都倒在海滩上,再审视一下这些石头,感觉并不如原先期盼的那样七彩斑斓那么可爱,其实此次拣石的主要目的就是享受过程,我只挑了两块留作纪念感觉就足矣,于是就往营地的路上赶了。
第二天早上,简单早餐后,我匆匆带上行李来到船埠边,船已到了。机帆船的马达隆隆响起,船的二侧溅起了翻滚的浪花,宛如奔马扬起的劲鬃,划破了海面,留下了一道弧形的涟漪,我站在船尾,回首小岛,神路早已无影无踪,凭海临风,回味此次难忘的拣石经历,虽然比较辛苦,但我觉得非常尽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