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朝鲜想将“核牌”打到极致
问:朝鲜这一连串举动意图何在?
答:朝鲜与外部世界相对隔绝,所以外界只能根据迹象猜测朝鲜意图,但至多只能接近,未必能够彻底了解其真实想法。即使是朝鲜自己的表态,也未必直接反映真实意图,而可能是为实现真实意图所采取的策略性包装。如何有效猜测朝鲜意图,就要站在朝鲜角度来思考问题,而且必须理性思考。
朝鲜要什么?不是在核武器和经济发展之间做“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排他性选择,而是什么都要,而且自信能够做到。朝鲜为什么非要相信获得核武器与发展经济必然对立的说法不可?发展核武器与发展先进常规武器相比,前者更便宜也更有杀伤力,那为什么不从事发展核武器这种投入产出比更大的事业呢?美国怕什么?它什么都怕,但最怕的还是核武器。只有核武器才能在瞬间毁灭一座城市,那就是最好不过地能用来威慑美国的“万能武器”了。
发展了核武器是否经济就要落后?不一定。美国发展核武器经济落后了吗?苏联发展了核武器不就与美国平起平坐了吗?苏联的经济地位一度也在世界名列前茅,苏联垮台的原因复杂多样,但主要不是由于发展核武器所引起。其他几个核武器国家由于发展核武器而经济落伍了吗?今天它们都名列世界经济十强之内。即使那几个不被《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所认可的有核武器国家如以色列、印度、巴基斯坦等,也不存在其经济强弱必定是由于发展核武器所导致。
人类社会的经验表明,发展核武器与发展经济很有可能并行不悖,齐头并进。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3月31日举行全会,决定实行经济建设与核武力建设并行的“新战略路线”,反映了这一思路。
根据朝鲜自己过去的经验,它很可能相信,在发展核武器的同时有更大可能迫使美国发展同它的正常关系,因而改善它的政治和经济处境。
看看过去20年来朝鲜打“核牌”并屡屡奏效的历史:
1993年,由于朝鲜扬言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迫使美国前总统卡特于次年访朝,并促成朝美达成核框架协议,美国承诺以朝鲜放弃石墨反应堆的条件给予朝鲜两个轻水反应堆,并在过渡期给予朝鲜重油补偿。
2006年,朝鲜进行首次核试验以后,美国在推动多边制裁朝鲜的同时,于2008年放弃对朝鲜所谓“支持国际恐怖主义”的制裁。
2012年,在朝鲜已经两次核试验并且六方会谈已被搁置三年的情况下,美国政府秘密派出官员赴朝鲜会谈。朝鲜必定认为,如果它不发展核武器,美国就不会对它重视。现在,朝鲜还想将“核牌”打到极致,让美国对它更重视。
在历史上,美国逐步改善对其他核武器国家态度的例子不胜枚举。1998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先后进行核武器装置爆炸试验,美国在进行了短暂制裁后,不仅放弃对印度的专项制裁,而且修改国内和国际法规,允许与印度开展民用核能合作。美国还竭力提升印度在美国对外战略中的地位,部分原因就是为了平衡中国的快速崛起。美国甚至给予巴基斯坦以美国非北约盟国的待遇。朝鲜可能认为,既然美国对其他突破了美国核封锁的国家予以如此待遇,也就没有理由认为美国必定永远不能接受一个有核的朝鲜。
2 美国措辞低调立场强硬
问:美国对朝鲜举动反应如何?
答:虽然如上的猜测不无道理,而且确实朝鲜过去在与美国的博弈中往往占据上风,但美国不会认为它所采取的风险防控措施是因为惧怕朝鲜,而是权衡利弊的结果。
1993年美国对朝鲜让步,换来朝鲜暂停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从大局上有利于稳定地区局势。2008年美国将朝鲜从“支恐”国家名单中除名,也是为了创造与朝鲜恢复对话的机会。在美国看来,这些都是负责任的表现。
至于美国接受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的核武器地位,也是颇费周章。1974年印度在进行“用于和平目的”的核试验后,美国在次年发起“核供应国集团”,在世界范围内限制同印度进行民用核能合作,这一限制在34年后才取消。美国确实将巴基斯坦列为非北约盟国,不过这是由于反恐的特殊需求。
朝鲜则目前还不属于美国可以考虑解除对其核计划限制的国家。国际格局虽然还在继续调整,但目前尚不需要美国迁就朝鲜,对防核扩散作出妥协。中国和印度先后宣布了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巴基斯坦虽然尚未采取这样的政策,但其安全顾虑主要针对印度而非美国。这些国家无一有意首先攻击美国,朝鲜却已宣布对美国实施核先发制人,因此美国绝不可能接受。
美国迄今所做的,就是措辞低调、内涵坚定。美国不相信朝鲜已取得对关岛和夏威夷核攻击的能力,但对保护驻韩、驻日美军不得不十分重视。美国同样高度重视的是对盟国韩国与日本的保卫,这些国家经济比较发达,面对核攻击也将十分脆弱,因此美国正在加强在日韩以及周围水域的导弹防御部署。美国还将大批先进常规武器装备引进东亚,并与韩国合作军演,显示对朝威慑与护韩意志。
但是,美国将大批先进重兵器移入东北亚,并非逆转朝鲜接连发出威胁的良方。进入4月以来,朝鲜高调对美韩打击的言论有增无已,甚至给予在朝、在韩外国人士离开朝鲜半岛的建议,虽然人们对此不太当真,却又不得不防。
3 美应主动沟通示诚降温
问:朝鲜半岛局势会不会擦枪走火?
答:朝鲜停战以来,南北双方时刻都有可能擦枪走火,历史上也确实多次擦枪走火,当前这种风险尤为高涨。但是否朝美有可能折腾出一场严重的武装冲突?应该说可能性不大。
上面谈了朝鲜从美国心理出发计算美国能够承受的最大压力,也就是朝鲜能搬起石头却又不砸自己脚的空间。还可以从朝鲜的能力和心理出发,来计算朝鲜如此进逼究竟能走多远?要知道在这场空前的心理和政治战中,朝鲜同样面临压力,而且压力比美韩还大。
朝鲜威胁对美国核先发制人,那它到底有没有这种能力?朝鲜发射卫星的运载火箭刚刚勉强将一个物体送入太空(据报道此物没有正常运行),目前还没有实际发生过朝鲜将运载火箭的能力成功转化为洲际射程的对地攻击能力。如果朝鲜已经进行的三次核试验使用的都是钚,那它至多再进行两三次核试验,所剩之钚就将告罄。尽管朝鲜正在研发浓缩铀技术,但没有证据表明它已经能够达到工业化制取铀的水平。
美国能够淡定,原因就在于此。尽管美国话语低调,但军演高调,恰恰是对朝鲜特殊的政治文化的不适应。
朝鲜新领导人仗着新军事科技最近取得进步,试图以此迫使美国让步,实现改善朝美关系,但是这次似乎做过了头。朝鲜可以认为发展核武是为了自卫,但不可以将这种能力用于先发制人。美韩高调军演确实不妥,但朝鲜对军事能力的使用必须真正基于自卫。只要美韩没有入侵朝鲜,朝鲜就不能够以自卫名义先行发动打击。
朝鲜恐怕也很清楚,如果它先行打击固然有可能对美韩带来相当损害,但更有可能最终波及自身政权安全,因此它对先发制人必然进行计算,以免得不偿失。2010年11月,朝鲜对延坪岛的韩国军民先发制人,没有受到美韩对等报复,是它算度精确。但那次它使用的是常规炮弹,如果它下次真的兑现“核先发制人”的威胁,美国不可能不予以严厉报复。即使朝鲜能够得大于失,但所失将会十分严重,可能伤及政权统治,这必然为朝鲜所忌惮。
对于一场朝美都不希望发生的冲突,尽管朝鲜已把盘注投大,但也很难硬撑到底,应该不会兑现“核先发制人”。只要各国不与朝鲜的高调相对峙,朝鲜很可能在再次发射一些导弹后就收缩降温。这可能会是朝鲜新领导人在上台以后所学到的第一课:在国际事务中威胁首先使用核武器能力将使它成为孤家寡人,并失去可信度。
但是,光是不与朝鲜对峙还不够,国际社会还有责任通过对话让朝鲜走下台阶。在这方面,美国具有重要责任。
毕竟,美国和苏联在二战后共同分裂朝鲜,是对朝鲜的威胁。美国长期在韩国驻军,虽然不无稳定朝鲜半岛的功效,但这种“稳定”同时也在长期分裂半岛,因此也是对包括朝鲜在内的全体半岛人民的威胁。美国曾经在韩国部署核武,直接针对朝鲜以及其他一些周边国家,则更是威胁。反观朝鲜,朝鲜战争停战后不久,朝鲜国土上就不再有外国军队,更无外国核武。韩国曾在上世纪秘密研发核武,朝鲜并未即刻效仿。
出于内外压力,朝鲜扬言“核先发制人”试图换取利益,这种以一己之私滋扰四邻的做法是绝对错误的,但世人皆知朝鲜目前并无这种能力。积极的降温办法乃是对话,对话是朝美沟通以取得信任并和平共存的最好途径。
当朝鲜期待美国领导人打个电话去沟通,美国领导人如能显示和平诚意,打个电话去又有什么不妥?可以想象,奥巴马总统主动给朝鲜去电话并不会立刻解决朝核问题,但将使朝鲜有台阶下,目前半岛的紧张局势也有望快速降温。虽然美国也要讲面子,美国国内政坛也难以想象在朝鲜发出如此威胁后还能先致电朝鲜,但大国少讲面子,先给小国面子,将使双方更早摆脱高强度备战,为半岛早日恢复稳定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