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0: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5月11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糖纸的“甜蜜”记忆
金长宝
  ◆ 金长宝

  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吃糖已经不再是一件稀奇事。可是在我的童年七十代,糖果对于孩子们来说还是一种奢侈品,一般只有逢年过节或者有人结婚时才能吃到。记得那时吃完糖果,我还会将糖纸仔细地清理干净,小心地珍藏着,过些天拿出来看看,仿佛还能回味吃糖时的乐趣。小时候走在路上,我最开心的事也就是能捡到几张糖纸,就跟得到什么宝贝似的。

  如今,糖果的种类式样丰富多彩,一剥、一揉、一丢,通常就是一张糖纸的命运三部曲。而对于喜欢收藏的我来说,我总是会将收集到的糖纸洗净、展平、入册,使之成为一件件藏品,遇到三五好友总会拿出来把玩欣赏,其乐无穷。

  从收藏的糖纸中可以看出早期的糖果种类并不多,有卷糖、块糖、立体糖,鸟结糖、枕式糖、棒头糖、象形糖……这些糖纸所用材料一般分为透明包装纸(俗称玻璃纸)和蜡光纸等。这些老糖纸大都是透明或白色的底子,上面装点着花卉、水果、动物等图案,而色彩艳丽的,也并不鲜亮到刺眼,反而像大家闺秀般,有几许含蓄的味道──纸质的材料,手轻轻抚上去,感受到的,是岁月留下的柔软质感。

  当年算得上是高级糖的首推“上海奶糖”,这种糖纸上素雅的花纹和清新的风景特别引人注目。“冠生园”、“ABC”、“塔牌”、“三喜牌”、“义利”、“老光明”、“西区老大房”、“老虎牌”……上海老糖纸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扇通向中国糖果业往昔岁月的窗户。为了搜集更多的糖纸,我还喜欢去旧货市场淘宝,有一次我很偶然地“淘”到了几张老糖纸张。其中一张红白相间的“上海奶糖”糖纸上,一位小姑娘正忙着浇水洗衣,两侧则用精巧的小铲和小桶图案作为点缀。

  如今,老糖纸的收藏者日渐增多,其价格也逐年走高。糖纸记录的是一种文化、一段历史,更是一种情感。细观这些糖纸,仿佛舌根底下还能涌出一丝甜蜜。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评论·专栏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中国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美术地图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海上名家/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12版:拍卖指南/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收集蛋杯
老糖纸的“甜蜜”记忆
彭雄题记摩崖石刻
花钱上的“家训箴言”
我的个性化邮票
新民晚报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B10老糖纸的“甜蜜”记忆 2013-05-11 2 2013年05月1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