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雄这个名字,是我在参与沂蒙红嫂纪念馆筹建工作时,因整理文字资料,而知道的抗日战争时期我军牺牲的一个高级将领。他牺牲时,任新四军第三师参谋长,年仅28岁。当时,我心里一颤,最美好的人生年华,却在与日军的激战中牺牲,真是可敬。
我开始对彭雄感兴趣,并搜集他的有关信息。彭雄(1915~1943),原名文灿,江西省永新县人。1938年1月,彭雄任八路军路东支队司令员,率部进入山东,开辟山东抗日根据地。1939年3月,陈光、罗荣桓率115师师部和343旅挺进山东,彭雄任独立团参谋长。之后,彭雄率部进入蒙山一带,协助地方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开辟费北抗日根据地。彭雄带兵打仗在蒙山一带那可是出了名的牛气,曾多次击退日伪军的重兵进犯。因此,在蒙山一带,有这样的民谣:“涝怕阴,旱怕晴,鬼子汉奸怕彭雄。听到彭雄来,鬼子汉奸跑掉鞋。听到彭雄到,鬼子汉奸不敢笑。”1941年2月,彭雄任新四军第三师参谋长兼苏北军区参谋长。1943年3月17日率干部团乘船北上延安时,在东海与日军汽艇遭遇,激战竟日,弹尽无援,壮烈殉国。
今年春天,我到平邑出发,一位朋友带我去参观蒙山白云岩清虚观遗址。没想到,在这里,我竟然看到彭雄的摩崖石刻,那份不期而来的兴奋与激动,又让我心生疑窦,此彭雄是彼彭雄吗?看我那既惊又疑的表情,朋友问我:“看来你对彭雄有所了解,刻字之人就是他。本来,我想给你个意外惊喜,没想到你竟然熟悉他,我也就不卖关子了。1939年11月,彭雄因在白马战斗中负伤,被安排在蒙山深处的白云岩休养。正是在养伤期间,他刻下了这些字。”我心里念叨着,原来他不仅个革命家,还是一位书法爱好者啊。他的题词内容为“山清水秀”四个字,成两行,字径差不多50厘米。题字后面有落款,“彭雄题”三字,字径约为20厘米。对着“山清水秀”的摩崖石刻,我不禁陷入了沉思:那时,彭雄的字迹已显得苍劲、雄浑、饱满,如果假以时日,他不是英年早逝,他的字会达到怎样的境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