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几个月过去了,楼市的表现却未能如很多人所料——“面包”没有冷,“面粉”也在迅速升温。楼市的诸多“看不懂”背后,是否隐藏着一些对大势的误判?
□地产评论员 陈程
地价上涨
调控下为何频出地王
从大型房企一线城市抢地到世博地块一天两次刷新地王,从北京叫停地王出让到上海年内总价地王诞生,调控之后的土地市场呈现出高烧不退的态势。调控之下, 土地市场为何还会急剧升温?
同策咨询研究中心总监张宏伟认为,整个市场“基本面”正在回暖的市场背景下,房企重回一线城市的战略布局,催生了上海土地市场的不断升温。
2013年5月29日,北京福润天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46亿夺长宁区新华路街道一优质地块,溢价57%,楼板价29229元,造就了上海今年以来的总价“地王”。
而在早前一些时候,上海浦东新区世博会地区拍卖的其中两个地块,一天之内创两次新高,楼面单价接连刷新该市年内单价“地王”。其中一块甚至以超过4万元/平方米的价格创下上海三年以来的楼面地价新高。
据了解,包括万科、保利、SOHO中国在内的多家大型房企在上海上演“抢地大戏”,5月上海土地市场出让金总额已达166.42亿元,与4月全月相比,环比增长37.98%。
针对此种现象,中国指数研究院副院长陈晟评论说:“虽然土地市场成交火热,但是成交的多是商业用地,价格高属于合理范围,因为这代表了上海这个城市的经济地位。”
另外,有业内人士认为,新的调控政策未在土地环节释放出明显收紧信号,也是促使房企保持积极拿地态度的一个重要原因。
预期改变
从“谨慎看好”到“大胆展望”
地价的不断走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房地产商的心态变化,尤其是调控后市场的成交表现,让开发商从“谨慎看好”转变为“大胆展望”。
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3日发布的报告显示,全国房价普遍表现出上涨的信号。报告显示,5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0180元/平方米,环比上涨0.81%,自2012年6月以来连续第12个月环比上涨。为何国五条后,房价一再突破政策预期,逆袭上涨?
该报告中提到,在土地价格上涨、热点城市当前供应依然不足、货币政策预期放宽的大环境下,未来房价继续上涨的预期依然较强。
另外根据搜房数据监控中心的数据显示,5月上海市商品住宅成交均价23219元/平方米,较4月回落2.9%,较去年同期则有着3.4%的涨幅。
上周末,笔者走访了位于杨浦区的某楼盘,该项目在售的是200平方米以上的大平层,均价35000元/平方米,最高可达39000元/平方米,与今年1月的报价相比上涨了3000元/平方米。售楼处解释为,“价格调整是因为推出房源的位置、户型、楼层等比以前推出的产品更好,实际上价格并没有上涨。”
据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开发商表示,“实际上大部分楼盘价格都在跟着市场涨价,如果市场情况比较好,而周边的项目都在涨价的话,我们没有理由不跟着涨一些。”
观望疲劳
寻找年内置业“第二落点”
在今年年初的一波行情里,房价曾经释放出上涨信号,当时的开发商方面谨慎看好,小幅涨价“试水”。随着国五条的落地,四月份市场出现了第一个买点,业内人士认为,政策刚落地时市场状况表现相对稳定,房企也不敢“轻举妄动”。然而不少意向购房者随着政策落地,态度转向观望,错过了第一个买点。当时的一项网络调查显示,有接近四成的受访者表示会“延迟置业计划,等待进一步政策”。
随着市场状况的全面好转,房企方面的信心得到极大的提振,在这一阶段占据了很大的心态优势。在售项目折扣收紧,价格上涨,都使得年内第一买点“错失”。
上周末搜房网的一次看房活动中调查显示,购房者的买房意愿进一步上升,71.1%的受访者表示今年年内购房比较合适。
对此,知名房地产专家蔡为民认为,购房者对政策“疲劳”,跟国五条对成交起到了倒推作用,让购房者“很焦虑”有关。因为他们发现,调控之下,房价依然在上涨。
业内人士认为,“空调”政策降低了购房者对政策的预期,购房者陷入了政策观望的疲劳期,因此买房意愿进一步上升。大部分购房者都在寻找年内置业“第二落点”,积极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