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迁陵洞庭郡
说明:《史记》《汉书》等文献记载秦始皇统一后分全国为36郡,其中并无“洞庭郡”。然而,里耶古井出土的“洞庭司马”封泥和公文简牍中频繁出现“洞庭郡”,则证实在秦朝“洞庭郡”即已存在,且下辖迁陵、酉阳、沅陵等县,颠覆历来关于秦朝行政区划的结论。
最早的“乘法表”
文字:九九八十一,八九七十二……二半而一,凡千一百一十三
说明:里耶秦简是我国发现最早、最完整的乘法口诀表实物。与现代人不同,古时计算并非从“一一得一”开始,而是从“九九八十一”倒数,因此得名“九九表”。“二半而一”意为二乘以二分之一等于一,是对分数的有效记载。此外,口诀表反面最下方还标注“凡千一百一十三”,即乘法表所有乘积之和。
●“特快专递”雏形
文字:四月丙午朔癸丑,迁陵守丞色下少内:谨案致之,书到言,署金布发。它如律令。欣手。四月癸丑水十一刻:(刻)下五,守府快行少内。
说明:这枚简牍记录了文书内容和经办时刻,是迁陵守丞(即代理县丞)色下达给本县少内(县中收储钱财的机构)的指示,要求紧急递送。文中“快行”二字表明该文书为急件,必须快速发出,被称为中国早期的“特快专递”。
●罕见的刑徒档案
文字:廿八年,迁陵隶臣妾及黔首居赀赎责作官府课泰凡百八十九人死亡。
说明:秦朝对作徒(泛指服劳役的人)有着严密的管理制度,秦简不仅记述刑徒所从事的劳作包括耕地、垦荒、放牧、筑城、修路等,对他们的饮食、疾病、逃跑、死亡情况也一并记录。根据简文,一年之内,迁陵县服劳役的每七人中就有一人死亡,也折射出刑徒劳役之繁重。
●翔实的“身份证”
文字:邯郸韩审里大男子吴骚,为人黄晳色隋面,长七尺三寸,年至今可六十三岁。
说明:秦朝在要塞、渡口等地设有关卡,用以控制人员往来,查验违禁物品、缉拿罪犯等。“符”是秦朝的一种通关文书,上面详细描述持有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肤色、身份等,类似于今天的“身份证”,在通关时必须出示,从而有效调节人员流动,保障物资流通,维护社会治安。
本版制图 董春洁
本文图片由里耶秦简博物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