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长期担任五年级教学的小学老师,从教近30年来从未离开过第56号教室。他说,很喜欢马丁·路德·金的诗句:“假如你命该扫街,就扫得有模有样。一如米开朗基罗在画画,一如莎士比亚在写诗,一如贝多芬在作曲……”
班级里不存在差生
在许多老师心中,似乎都有着所谓“好学生”与“差学生”的评判标准。那么,雷夫老师又是如何看待他的学生的呢?
雷夫说:“在我眼里学生分三种,我称为‘孩子一’,‘孩子二’,‘孩子三’。‘孩子一’是天才,他们聪明、爱上学、爱老师、家庭环境好,有他们在我的班级里真的很幸福。‘孩子三’不喜欢上学,每次考试都不及格,他们还非常憎恨老师,父母也恨他们。大部分老师都把时间花在‘孩子一’和‘孩子三’身上。但我却不同,我更愿把时间花在‘孩子二’身上。他们普通、平凡,可能数学不是最好,写作文也不是最好,其他都一般般,但是他们不捣乱。我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他们身上,让他们做得更好。我看到一个普通的女生,会告诉她,你的声音很好听,我最幸运的一件事就是有你在我的班级,我迫不及待地等着你的成功,这个女生就会非常兴奋,就极可能转化成‘孩子一’。”
雷夫说,让“孩子二”来影响班级,就会形成良好的班风。而对于所谓的“孩子三”,老师只有为他们创造更有趣的课程,让他们产生兴趣了,才能改变他们。
课堂里不相信害怕
一堂课的时间很短,许多老师常常抱怨讲课时间不够,完不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而且还无法拓展开去讲授更多的课外东西。对此,雷夫老师却有着自己的办法,让课堂的教学时间得以“放大”。
在教数学时,他的题目不是“某人走路2公里”之类的老掉牙题目,而是要学生在心中先想“美国的州数”(50),加上“一打”(12),减去“最高法院人数”(9),加上“半个月的周数”(2),再除以11,然后写下答案。任何跟生活或社会有关的知识都可以融入题目。
有的学生一见题目就害怕,甚至到了连上课也无精打采的地步,但在第56号教室里,没有“害怕”这两个字,教室是温馨的地方。雷夫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以信赖的依靠,讲求纪律,处罚合乎逻辑,并且成为孩子的榜样。就像他自己所说的:“孩子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与铁腕管理相反,他提倡的是“没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与“小红花”奖励不同,他强调知识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品……
让信任根植于心间
长期的从教,让雷夫悟出了一个真理:“信任一旦破裂便无法弥补。”雷夫很自豪地说,他的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了什么,而是因为它充满了信任。
近日雷夫在中国巡回演讲时,每次都会提及师生间建立信任的重要性。他说:“如果你希望孩子信任你,那你的言行必须一致。你永远是学生不断校准自己行为的一个标杆。”他列举了班上两名学生的故事。一个是非常聪明的男孩,一个是很可爱的女孩。男孩愿意为了女孩每天早到学校,帮她清理桌子。但女孩对他并不感兴趣,因为在第56号教室里,大家都喜欢善良的人,而男孩对进步很慢的同学则态度比较鲁莽,不太愿意帮助其他人。有一天,雷夫听到了他俩之间的对话。
男孩:“艾米,你知道吗,其他的女孩都喜欢我。”
女孩:“我知道。”
男孩:“那你为什么不喜欢我,我对你那么好。”
女孩:“因为我的男朋友一定是对所有人都好的人。”
后来,雷夫问女孩:“艾米,你怎么这么聪明?”女孩告诉他:“因为雷夫老师教了我要这样。”在第56号教室里,雷夫的确是第一个愿意聆听孩子说话的人,是孩子的好朋友,是孩子第一个愿意倾诉的对象。他总是以身作则,希望孩子成为他那样的“好人”。
做家务不必给报酬
教育理念颇有些特立独行的雷夫,在孩子的引导上不求出格但求有“格”。就拿培养孩子的热爱劳动的品行与能力来说,他的倡导也很有咀嚼。
“把零用钱和家务联系在一起是错误的。”雷夫说,聪明的父母想要孩子知道金钱的价值,所以会每周给孩子零用钱,这是好事。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做法,比如,有不少家庭会在孩子完成了一件家务活后付给他们一定的报酬。“做家务应该是给家人的礼物。父母亲免费为全家做晚餐,孩子也应该免费去清理房间或清洗浴室。一个把自己的房间保持得很整洁的孩子,更可能有一个井井有条的讲义夹,也会一丝不苟地完成每天的作业。”他说,零用钱可以训练孩子管理金钱的能力,但是,家长更应同时教导孩子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则——一个做得好的工作,就是对自己最高的奖赏,而非仅仅是“报酬”。 本报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