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郁达夫说,陆小曼是一位曾震动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艺界的普罗米修斯;徐志摩说,陆小曼一双眼睛也在说话,眼光里漾起心泉的秘密;胡适说,陆小曼是北京城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钱瘦铁先生曾经为她的画题字:烟霞供养。然而,也正是这个小曼,生前身后骂名亦无数。
看到徐志摩和小曼短暂的浪漫影迹,总会无由伤悲。许多人说,徐志摩追陆小曼是找爱情的“替身”,其实不然。小曼就是小曼,没有任何人包括林徽因,值得同样优秀的她去“替代”。徐志摩爱林,但也爱小曼,作为独立个体的小曼。只是徐陆二人皆自小养尊处优,不懂得柴米油盐及处理生活的琐细;且小曼身体太多病,逐渐离不开“药到病除”的翁瑞午了。若是换一些场景,他们未必不会是羡煞旁人的神仙眷属。
大家闺秀美丽多才
陆小曼,1903年9月生于上海,画家;名眉,别名小眉、小龙,笔名冷香人、蛮姑。作为著名诗人徐志摩的妻子,小曼多才多艺,娴熟两门外语,写得一手刚劲秀丽的毛笔字,精音乐、通舞蹈诗词,习京剧、昆曲。陆小曼的旧诗绝句,清新脱俗颇得明清诗神韵;其文蕴藉洁净,浑然天成,很美,又无雕琢之气。她初学油画,学生时代就有人看中她的油画作品出价收买,婚后她转学国画,攻工笔花卉和淡墨山水,颇有宋人画风。晚年她成为上海画院的画家,绘画成为她安身立命之本。
小曼多方面的才能源自父母的精心培养。她的父亲是晚清举人,还是日本帝国大学高材生、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弟子,在当时的中国政府先后担任过参事、司长等职。小曼的母亲也是善文能画的才女。两人生育子女多名但均夭折,只留下小曼这个女儿,身体也不太好,他们爱之若宝,给了小曼最好的教育。小曼幼时在上海上幼稚园,后随父母赴京,6岁进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女子附小读书,13岁转入法国人办的贵族学校北京圣心学堂读书。小曼因此精通英法两国文字,能弹钢琴、长于油画,兰心蕙质、活泼大方,曾是个人见人爱的女孩。
1920年,17岁的小曼被北洋政府外交部选中参加接待外国使节的工作,她工作得十分出色。时任外交总长的顾维钧一次当着小曼父亲的面表扬小曼说:“陆建三的面孔一点也不聪明,可是他女儿陆小曼小姐却十分漂亮、聪明。”小曼的美丽毋庸置疑,后来连徐志摩前妻张幼仪也承认陆小曼很美,是个天生的美人胚子。
小曼在外交领域,也颇有天分,小小年纪就很有分寸。一次在招待外宾看文艺晚会时,有个外宾不满地说:“这么糟糕的东西,怎么可以搬上舞台?”小曼即刻回敬:“这些都是我们国家有特色的节目,只是你看不懂而已。”还有一次在宴会上,有一个无教养的外国人为取乐,而将中国儿童的气球烧爆,小曼见后以同样的方法将外国儿童的气球也烧爆,使在场的中外来宾十分吃惊。小曼偶尔的大胆率真,反而给她赢得了尊敬。大多数时候,她才华横溢、个性幽默、温柔得体,成为外交部瞩目的才女。有一次法国的霞飞将军在检阅我国仪仗队时,看到仪仗队的动作很不整齐,他奚落道:“你们中国的练兵方法大概与世界各国都不相同吧!”陆小曼机智作答:“没什么不同,全因为你是当今世界上有名的英雄,大家见到你不由得激动,所以动作无法整齐。”这一“两全其美”的对答,令人赞叹不已。
小曼的第一段婚姻,因为她的优秀出众而来得太快太早。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一个叫王赓的青年才俊出任上校武官兼翻译,此后小曼也来到外交部工作后,王赓便被介绍给了小曼及其父母。外形俊朗的王赓是梁启超的学生,191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此后赴美,先后在密歇根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学习哲学,还曾到西点军校攻读军事。小曼的父母十分欣赏背景清明、前程远大的王赓,于是很快将陆小曼许配给了他。未曾真正恋爱过的小曼找不到反对的理由,懵懵懂懂早早出嫁。婚后她便不再工作,慢慢养成了整日看戏、打牌、跳舞的阔太太习俗。1924年,王赓出任哈尔滨警察厅长,长期不在北京。善良单纯的王赓嘱咐几个好友照顾小曼,其中包括同样有在美留学背景且同为梁启超弟子的徐志摩。陆小曼的侄孙邱权日后回忆道:“王赓他这个人太善良,他把所有的人想得都是和他一样的。所以他觉得自己没空,那么徐志摩是我的好朋友那你正好可以帮我这个忙,把我太太精神上面的寂寞和空虚可以解决。”
一场命定的悲剧,就这样在热闹欢笑中徐徐开幕。
婚礼上遭梁启超痛斥
当年同为名媛的凌叔华评说陆小曼:“她有的错处,是一般青年好常犯的,但是大家对她,多不原谅。”
小曼的错处,便起源于与徐志摩那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徐志摩与陆小曼相识于1924年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访华时,在为泰戈尔举行的生日会上,两人初相见。志摩已离异,小曼是王赓的妻子。徐志摩受王赓所托照料小曼,为求之不得之事,两人时常诗词往返、出入梨园,很快就陷入情网。用郁达夫的话来说就是:“忠厚柔艳的陆小曼,热情诚挚的徐志摩,遇合在一起,自然要迸发出火花,烧成一片。”
小曼对于王赓,其实并无大的不满。只不过比起诗人徐志摩来,王赓少一些浪漫情趣。刚刚20岁出头的她,难挡徐志摩的热烈追求,小曼日后写道:“他那双放射神辉的眼睛照彻了我内心的肺腑,认明了我的隐痛,更用真挚的感情劝我不要再在骗人欺己中偷活,不要自己毁灭前程,他那种倾心相向的真情,才使我的生活转换了方向,而同时也就跌入了恋爱的。”此后近两年的时间,两人抵挡住所有压力,决定走到一起。
王赓的才具人品,均显大气忠厚持重,令人敬佩。1925年,徐志摩让好友刘海粟在上海著名的功德林饭店里精心安排了一场“鸿门宴”,向王赓摊牌,请他与小曼离婚。此时的王赓,已是孙传芳五省联军的总司令。王赓在觥筹交错间明白了“醉翁之意不在酒”,也明白了小曼事先知情,便忍住伤痛,主动敬酒祝小曼与志摩幸福后托说有事先行离开。在此事上,王赓从未出恶声,且再未婚娶,中年时郁郁而终。王赓小曼离婚时,小曼怀有王赓的孩子,但王赓并不知情。小曼不顾母亲的反对,去做了流产手术。
1926年农历7月7日,徐志摩和陆小曼在北京北海公园举行婚礼,证婚人梁启超当面痛斥新郎新娘,他在给子女的家书中写道:“我昨天做了一件极不愿意做的事,就是去替徐志摩证婚。他的新妇是王赓的夫人。与志摩爱上才和王赓离婚,实在是不道德之极。志摩找到这样一个人做伴侣,怕将来痛苦会接踵而来。所以不惜声色俱厉地予以当头棒喝,盼能有所觉悟,免得将来把志摩弄死。我在结婚礼堂上大大地予以教训,新人及满堂宾客无不失色,此恐为中外古今未闻之婚礼也。”
梁启超的担心,日后成为了让人悲哀的事实。
自小得到家人无限娇宠的陆小曼,其实是无法面对生活中艰辛粗糙一面的。许多的矛盾,开始出现在浪漫小夫妻面前。首先就是志摩父母对于小曼的不接纳。志摩小曼结婚时,徐父出了个难题,一定要梁启超证婚才承认他们的婚姻,后经胡适等人极力促成,梁启超才勉强证婚,但梁的当面痛斥给小曼留下了一个巨大阴影。1926年11月,徐志摩和陆小曼应父亲要求回老家浙江海宁硖石居住,与徐志摩的父母居住在一起。小曼的小姐脾性,完全暴露出来。譬如说,小曼坚持在硖石再坐大红轿子,这个轿子两个人抬就可以了,但小曼坚持要坐六人大轿,引起婆婆不快;此外,小曼还经常当着公婆的面在志摩面前撒娇,有次饭后甚至要求志摩抱她上楼。本就认为她不检点的徐父愤怒地拂袖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