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里尼瓦萨潜心研制会做家务事的机器人,希望它们成为照顾老年人和其他行动不便人士的好帮手。他希望自己有生之年能看到这种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然而,就目前而言,实现这一愿望仍面临太多障碍。
自建模型专家惊喜
今年3月,机器人“赫布”因一段分离出奥利奥饼干奶油夹心的视频走红网络。“赫布”独自穿过走廊,走向实验室,在成功分离完饼干后,像熟人一样把手搭在斯里尼瓦萨肩上。
斯里尼瓦萨2006年创建“家用机器人实验室”,造出“赫布”。“赫布”的英文拼写HERB取自英文短语“家庭探索机器人管家”4个单词的首字母。顾名思义,“赫布”需要观察住宅中各种物品,选择目标物品并采取相应操作。
他解释说,分离饼干任务的意义在于改进算法,让“赫布”今后可以做更多事情。“好的算法的真正价值是普遍适用性强。“赫布”能从冰箱里取出食物加热,能整理物品,能分离奥利奥,其中算法都一样,甚至可以普遍应用于所有机器人。”
“赫布”的进步标志着家用机器人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大部分机器人靠事先在其内存中建立的数据模型和输入的物体形象识别物体。这样的机器人可以在工厂流水线上工作,但无法适应家庭环境,因为家庭用品庞杂,不可能样样东西都事先设定。
“赫布”不仅能识别研究人员设定的物体,还能积累识别物体的经验,自行发现未设定的物体。一次,研究人员离开实验室时落下一个菠萝和一袋面包,第二天返回实验室时,发现“赫布”自己建起了菠萝和袋子的数据模型并“想好了”怎么拿起它们。这让研究人员颇为吃惊。斯里尼瓦萨说:“我们都把这些东西忘了,但是“赫布”发现了它们,真是了不起。”
老人尚难接纳机器
人们花费大量金钱和精力研制能充当保姆或护士的机器人,然而时至今日,这样的机器人绝大多数仍停留在实验室里,尚未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
让老人轻松与机器人交流、接纳机器人是一大挑战。美国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阿舒托什·萨克塞纳说,老年人只有在适应身边有个机器人看着他们后,才会放心让机器人帮自己做事,甚至触摸自己。
当今老人大多成长于电脑尚未普及、没有智能手机的年代,他们或许永远都不会习惯让机器代替人工作。机器人专家说,或许要等今天的年轻人变成老年人,问题才能解决。
机器人分阶段发展
成本高昂是机器人投入应用面临的另一障碍。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研究员霍华德·瓦克特拉说,一个机器人造价动辄五六万美元,售价超出许多普通人家承受力。像“赫布”这样的机器人,一条胳膊的造价就要20万美元。
但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副教授斯里尼瓦萨仍对机器人走进家庭的前景充满信心。他说:“我们现在家里应用的技术比25年前最大的实验室所用的技术还要多,所以我认为拥有越来越多自动化设备的趋势不可避免。”
斯里尼瓦萨认为,机器人技术会分阶段发展,先以一些智能装置的形式出现,最后才出现被市场接受的成熟机器人。
机器毛绒小海豹帕罗像宠物那样憨态可掬,能对主人的触摸作出反应,与主人交流,让主人精神愉悦。帕罗售价6000美元,已经在日本卖出2000多只。
日本机器人制造企业CYBERDYNE株式会社开发了一款机器“衣服”,让肢体无法活动的人穿上它可以行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制的智能轮椅安装语音识别软件和激光扫描仪,行动不便的老人坐上它,无需护士或家人协助也能去想去的地方。
美国老年人全国委员会发言人保罗·德尔庞特相信,为老年人服务的机器人护工市场潜力巨大。但是他提醒,机器人“应被视作工具,代替不了真人”,因为它们没有真人的关爱、同情等感情。 欧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