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具说”穿越时空
《大神布朗》是奥涅尔最具有创新精神的象征主义剧目,表面上写的是布朗、戴恩和玛格丽特的三角恋,实际上却是一部社会批判剧。大神就是上帝,而作为大神的布朗却是一个没有信仰,只有欲望的商人。戴恩是酒神与苦行僧的综合体。玛格丽特则源于《浮士德》中象征永恒的少女。妓女西比尔(这一名字的含义是大地之母)作为配角,两位男主角只有面对她才能吐露心声……该剧最显而易见的主题是:“人活在世,总得戴个面具。”
该剧当年一问世,就在纽约上演了8个月。1988年,当时的青话导演胡伟民,携演员张先衡、任广智、李晓佳、宋茹惠将该剧搬上了上海舞台。剧中每个人具有的两重性,引发了知识群体的热烈反响。“面具说”在现今社会依然有着警醒作用。
张先衡担任导演
当年主演该剧的张先衡,今年76岁。此番,他率上海少壮派话剧演员沈磊、田蕤、孙宁芳和谢承颖联袂主演复演版,定于9月6日至14日在新光剧场公演后,再赴话剧中心上演第二轮。
眼下,剧组正冒酷暑精心排练。张先衡表示,这次复演,无论对于剧本的阐释与人物的理解,都比25年前有了更深的体会。因为当今社会的怪现象,尤其是有“两张面孔”的人物并不少见。谈及当年出演布朗的心得,他不得不提及优秀导演胡伟民,因为是胡伟民凭借慧眼选择了这台并不脍炙人口的经典剧作。
让观众看到经典
张先衡与现代人剧社负责人张余都认为,虽然目前上海全年话剧演出超过了200台,但却面临着“小”时代——同质化的搞笑、悬疑剧在舞台上的反复出现形成了“小”格局,引起了对戏剧略知一二的观众的质疑,致使近来七成话剧都赔钱。
“张爱玲在《谈女人》一文中写道:‘大神布朗’是我所知道的感人最深的一出戏。被戏剧学院列入教科书的经典剧目《大神布朗》的复排,是让具有社会批判力和人文精神的戏剧回归其本位。”张余说。
本报记者 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