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地名不断消失
近年来,随着泰州城区边界的不断拓展和老街区的改造,许多老街、里弄正在消失。在明崇祯《泰州志》中,歌舞巷被列于泰州名巷之首。歌舞巷由两条略带弯曲的巷子交叉组合而成。相传清康熙初年,有位叫陈端的缙绅住在歌舞巷内,此人是位戏剧爱好者,拥有上百人的家班,歌舞之声终日不绝。陈端纵情歌舞,快意人生,除了将自己居住的巷子命名为歌舞巷外,还将歌舞巷西北约百米远的一座桥起名为且乐桥。随着城市开发建设,这座桥和歌舞巷一起消失了。
如今,积谷仓巷被住宅小区取代,南通路覆盖了昔日的王草巷(又名师愈巷)……还有旗杆巷、杀猪巷等已基本消失。
泰州市地名办主任刘双林说,老地名承载着历史人文内涵,留着几代人的记忆。随着《意见》的出台,今后在城市建设中,地名管理部门将注意保护有重要意义的历史地名;对一些历史悠久、品位较高的老地名,将按照地域就近原则,实施移植使用,复活老地名,使地名成为“活着的历史”。
确定一批保护地名
目前,泰州已有部分老地名悄然复活。高港区口岸街道的“五一桥”,已更名为“柴墟”桥;刁铺街道的“镇溪桥”也恢复了“起凤桥”。
为使历史地名采集完整,泰州市地名办向社会公开征集历史地名,征集范围包括已经消失的自然地理、居民区域、建筑物、遗址古迹、河流、寺庙、街巷道路、桥梁等名称。对专家认定的历史地名,将对提供者给予一定物质奖励。
地名专家组将根据所推荐历史地名的悠久度、知名度、文化含量、文化独特价值、文化影响价值以及传承价值等六方面,研究确定一批具有保护价值的历史老地名,作为保护重点,向社会公布。对地理实体已经消失的历史地名,将采取有效方式留名存史,选择部分重要老地名,在原址的适当位置,设置历史地名保护标志,释文介绍历史地名文化内涵、历史沿革等内容。唐春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