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气候,悠久历史,混合非洲、欧洲和美洲本土元素形成的多元文化,为巴西音乐的多样化提供了丰厚土壤,也因此孕育了巴萨诺瓦、桑巴等明快热情、充满动感的曲风。
在本月举办的“巴西文化月”活动上,巴西总领事馆邀请老中青三代音乐家为沪上乐迷带来多台演出和大师班,原汁原味的巴西音乐,将丰富大家的拉丁文化体验。
9月7日,巴西巴萨诺瓦作曲家弗朗西斯·海姆就带着他的爱妻奥利维亚,在浅水湾文化艺术中心献演了一场南美风情音乐会。海姆在上世纪60年代是巴西流行乐坛举足轻重的作曲家,他6岁时开始学习古典钢琴,16岁时前往瑞士深入学习,当巴萨诺瓦在巴西萌芽后,海姆便回国壮大到这股新音乐风潮中。他的作品被吉尔贝托·吉尔、东尼·班尼顿、比尔·伊文斯录制成专辑广为流传,而同时,他创作的爵士作品以及为电影写的配乐很快在巴西和美国风靡,这使他的作曲方式成了巴西艺术的一种模板。除了爵士乐,海姆的古典音乐作品也很卓越,他创作出的诸如《第一交响乐》《里约热内卢交响乐》和《圣塞巴斯蒂昂交响乐》等深受巴西人喜爱。
如果海姆代表的是曾经的流行,那么马尔科·佩雷拉则可以说是当今世界古典吉他界的红人了。出生于圣保罗的他直到13岁开始学习音乐,可是起步晚对他的吉他造诣却没有影响,他在巴黎国际音乐大学获得了古典吉他的硕士学位,并在西班牙赢得两个国际古典吉他比赛大奖,他录制的《巴西当代流行吉他》和《弦圈》两张专辑,让他获得了在纽约市政厅演出的邀请。9月17日,由他领衔的吉他、手风琴和低音贝斯三重奏音乐会将拉开上海音乐厅新演出季的序幕。
而来自里约热内卢的创作型歌手安娜·拉图和大提琴演奏家路易·科因布拉则是巴西近几年炙手可热的年轻音乐人,他们将在9月27日联合演出,为巴西文化月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