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5: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9月08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神仙汤
孙道荣
  ◆孙道荣

  在大山里晕头转向转了半天,我们终于见到了一户人家,住着一对看起来五十来岁的老夫妻。我们又累又饿。明白了我们的来意,女人热情地为我们张罗饭菜。

  热气腾腾的饭菜,很快端上来了,都是蔬菜,茄子啊,西红柿啊,还有一大盘清炒的地瓜藤。女人有点难为情地说,都是自家地里种的蔬菜,没一点肉腥,你们将就着吃吧。

  已经太好了,都是真正绿色的农家菜呢,在城里你根本吃不着。本来,男人坚持要捉一只鸡仔的,那可是正宗的土鸡哦,换在平时,花多少钱我们都愿意的。可那些鸡仔看上去实在太小了。男人说,前不久大鸡都拿去集市上卖了,只剩下这些小鸡仔了。我们拦住了他。有这些蔬菜,我们已经很满足了。

  我们狼吞虎咽地吃着,很香。女人说,你们慢慢吃,我再去给你们弄碗汤。不一会儿,女人从厨房里,双手捧着一大碗汤走出来。空气里弥漫着一股异常熟悉的气味,方便面的气味。我们探头看看,这哪是汤,不就是一大碗方便面吗?

  女人笑着催我们,多喝点汤,多喝点。大家面面相觑。领队站起身,对女人说,大姐,你这个汤……

  你们莫要客气哇,多喝点。不等领队说完,女人热情地对我们说,我知道你们城里人都喜欢喝这个神仙汤,我也喝过,真鲜,真好喝呢。家里只剩下这点了,要不然,还就给你们多做一碗。

  有人用勺子捞起一点汤,端到鼻子前嗅了嗅,没错,真的是方便面。

  站在一边的男人,拉了拉女人的袖子,什么神仙汤,人家城里人天天喝的。转身对我们说,你们莫笑话,你们都是贵客呢,可我们实在拿不出更好的东西招待你们了。

  我们听出来了,这对老夫妻,是把方便面当成城里人的汤料了。

  为了不拂老夫妻的好意,我们每个人都象征性地盛了一点“汤”,一仰脖子,喝了下去。我们中的每个人,都吃过太多的方便面了,实在是吃厌了。女人站在一边,热情地要我们多喝一点,再多喝一点。

  吃过饭后,我们稍作休整,和男人聊起来。这个小村庄,现在只剩下他们一户人家了,都搬到山外去了。男人告诉我们,他们有一女一子,女儿出嫁了,儿子前年考取了大学。说到儿子,男人一脸自豪。男人告诉我们,那碗神仙汤,就是儿子春节回来时,留在家里的。儿子上大学后,只在去年春节回来过一次,离家太远了,要坐几十个小时的火车,再转汽车,再坐小三轮,再步行四五个小时,才能到家。平时放假时,儿子就在学校附近打工,挣下学期的生活费。

  没办法。男人叹了口气,学费的一半多,是贷款的,生活费就全靠他自己挣了。这小子!男人半称赞,半埋怨地说,到城里才两年,也学会了你们城里人的生活,听他说,放假打工时,他就常喝那个神仙汤。春节带回来的几盒,是他火车上没喝掉的,就留在家里了。男人咂咂嘴巴,要不是他,我和他妈,这辈子都没喝过这么鲜的汤呢。

  听着听着,我们的鼻子都有点发酸。这时候,女人收拾好了厨房,走了出来,听到男人又在说儿子,女人不满地嘀咕,儿子一个人在外面念书,多苦啊,喝几碗神仙汤怎么了?看把你这个老头子给馋的。再说,那钱都是他自己打工辛苦挣的呢。

  告别老夫妻时,我们付了饭钱,领队又偷偷在那碗还剩大半碗的“神仙汤”下,压了几百元。我们向山外走去。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目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全运会特别报道
   第A09版:全运会特别报道
   第A10版:全运会特别报道
   第A11版:家装专版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新视界
   第A15版:新视界
   第A16版:专访/新视界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阅读·连载/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专版
   第B09版:专版
   第B10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B12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4版:音乐音响/星期天夜光杯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招生培训/人才专版
神仙汤
炒老豆腐
门卫难当
领导生病吧
潜规则
都市幽默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B15神仙汤 2013-09-08 2 2013年09月08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