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9月21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水墨”是“无害”的当代艺术
何桂彦
  ◆何桂彦

  2013年上半年,美术界有一些比较热门的话题,其中最为抢眼的应属“新水墨”与“8G”了,不过,从学理上稍作分析,“新水墨”似乎比“8G”更靠谱一些。

  即便是对“新水墨”津津乐道的人,也很少谈及“新水墨”所涉及的一些基本问题,比如什么是“新水墨”的“新”?“新水墨”与传统水墨是怎样的关系?很显然,既然谈“新水墨”,话语逻辑的背后,必然存在着一个参照系,即传统水墨。事实上,传统水墨不仅仅包括形式与语言,而且涉及整个艺术生态和文化系统。这个系统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已经十分完备。应该说,任何形态的“新水墨”都是对既有体系的突破。从这个角度讲,所谓的“新”一定有艺术史的上下文关系,但它们到底以何种方式体现出来呢?

  整个20世纪,中国画的发展或水墨艺术的发展具有明确的阶段性。第一时期是从晚清至“五四”前后,以康有为、陈独秀等为代表的对传统水墨的批判。第二时期是上世纪50年代掀起的“新国画”运动,以及对传统国画的改造。第三时期则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一场颠覆传统水墨的革命。这些变革无疑将传统水墨作为反叛对象,建构了新的水墨话语体系。而我们的问题是,这几个变革时期出现的水墨是否也应该叫“新水墨”。如果是,它与今天我们谈的“新水墨”又有何区别?

  在一个全球化的语境中,在经历了现代化的洗礼之后,特别是经历现代文化变革的阵痛后,需要重新对传统进行再认识。从这个角度讲,“新水墨”的关键,在于既能重建与传统的联系,同时也需在修辞、审美、观念等方面有所拓展。更重要的是,“新水墨”的作品能与当代人的生存经验、现实生活、文化取向发生内在的关联。

  实际上,今天许多所谓的“新水墨”作品实质是没有学术价值的。不过,悖论在于,“新水墨”的提出却有一定的合理性。比如便于艺术推广,便于拍卖、艺术机构对所谓的学术概念与艺术现象的包装与炒作;另一个是,迎合了当下“回归传统”的时尚潮流。毕竟,在集体无意识的文化心理中,“水墨”早就被看作是一种联系传统的重要媒介。同时,“新水墨”实质也是一种新型的“无害”的当代艺术,它符合了当代艺术“去政治化”的整体发展趋势。即便如此,如果没有真正将关注点落在“新”之上,所谓的“新水墨”最终也会蜕变成一种“伪当代”艺术。  (谢媛摘自雅昌艺术网)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中国新闻
   第A09版:国际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美术地图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漫画世界
   第B12版:拍卖指南/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货币政策对艺术品市场的影响
林风眠何以没有大行情
“新水墨”是“无害”的当代艺术
新民晚报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B04“新水墨”是“无害”的当代艺术 2013-09-21 2 2013年09月2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