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载人深潜极限
随着“蛟龙号”载着科学家们前往最深7000米的海洋深处开展科学研究,中国科学家们又雄心勃勃地计划着探索更深邃的“海洋地心”——最大深度超过万米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曾为“蛟龙”号付出十年青春与心血的崔维成,为了尽快实现打造万米级中国深潜器的梦想,毅然辞去“蛟龙”号第一副总设计师的职位,离开中船重工第七〇二研究所的亲密团队,于今年3月来到上海海洋大学再次“创业”——组建我国首个深渊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该中心致力于研究地球上37条超过7000米深的海沟内深渊生态学、深渊生物学和深渊地质学。更为重要的是,中心将陆续研发万米级的着陆器、万米级的无人潜水器和万米级的载人潜水器,再搭配一条千吨级小型科学考察船,预计项目总投资约5亿元。
寻找“重量级”母船
中心主任崔维成透露,深渊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人员队伍已经基本组齐,现在开始全面的载人潜水器设计和关键技术攻关工作。根据计划,希望2014年底研制出着陆器,2016年底前研制出无人潜水器,2019年左右研制出载人潜水器。“这些设备需要一条3000吨级以上的专用母船,形成一个深渊科学技术流动实验室。我们希望今年能找到这样的一条船,明年进行改装设计,后年进行改装。2016年母船能够为着陆器和无人潜水器作海试保障。”
考虑到国家立项周期太长,同时也为了节约成本,中心设想利用现有的海洋工程工作船、渔船、集装箱船、散货船、油船等旧船进行改装,旧船要求吨位满载排水量大于3000吨,船长大于80米,船宽大于15米,艉甲板长度大于18米,航速大于12节。“旧船可采用冠名捐赠、购置、租赁、合资经营等多种方式合作,希望有愿望合作的朋友及时联系,让我们共同携手努力为海洋强国建设出力。”崔维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