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结直肠炎是盆腔、腹腔、腹膜恶性肿瘤放疗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其症状多在放射结束后数周乃至数月才出现,很难预防。临床对该病的治疗,应坚持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现代医学强调对症与手术治疗,而中医重在辨证,整体调节,对机体不良反应小,作用持久。
放射性结直肠炎的临床表现主要有:排便的改变,急性期或早期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排粘液便或血便,色鲜红或暗红,可为粪便中夹少量血丝或血块,亦可大量出血,晚期或慢性期因直肠狭窄,可出现大便变细或便秘。腹痛,轻者仅直肠、肛门部酸胀、烧灼感,重者为酸痛或灼痛,晚期因结直肠狭窄,可出现腹部绞痛。里急后重,由炎症反应刺激肛门,直肠局部所致。全身症状,急性期可出现放射性反应症状如恶心、呕吐等症状,慢性期因长期便血可出现贫血,伴全身乏力或消瘦等。
放射性结直肠炎应和细菌性痢疾、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结核、大肠憩室相鉴别。
中医注重辨证施治,应分清寒、热、虚、实。早期便血量多,色鲜红,苔黄腻,脉玄滑者,多为实热证。晚期,便血日久,面色无华,神疲倦怠,四肢不温,多为虚寒证为主。
湿热下注,治宜清化湿热,调气行血,用葛根芩连汤加减;寒湿内停,治宜温化寒湿,用胃苓汤加减;脾胃虚弱,治宜健脾益气,养血止血,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气血两虚,治宜补益气血,用八珍汤加减。
另外,常需放射治疗的患者,应积极服以中草药及免疫调节疗法,尽量减少辐射量;放置内照源时,应采用最佳位置,及对肿瘤细胞有最大杀伤效果而尽量减少邻近组织受照射的位置。发生放射性结直肠炎时,急性期应卧床休息,饮食宜无刺激、易消化、营养丰富、低纤维的食物,少量多餐为佳。便后热水坐浴,肛门局部热敷,以减少局部刺激。(作者为上海市中医医院肛肠科主任医师)